本土故事就是本地文化的传承载体 《金城讲堂》走进榆中

兰州日报 2018-04-01 06:34 大字

【本报讯】3月31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明办、市文旅局、中共榆中县委宣传部承办,兰州市图书馆协办的《金城讲堂》走进榆中,邀请“金城文化名家”、榆中县领军人才、榆中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副研究馆员彭巨彦在榆中县第一中学英发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榆中故事的传统形态及现代价值》专题讲座。

“百年岁月尽消磨,大笔淋漓写放歌,撷得家园鲜瓜果,依然种菜在东坡。”这是清末民初榆中诗人杨巨川的诗句,诗里有一股时不我待的豪情,还有一份对家乡浓浓的爱。榆中是兰州的东大门和东西连接的要冲,这里山川壮美秀丽,历史文化悠久,千古人文荟萃,在丝绸古道上留下了坚实而清晰的文化脉络。

那么,榆中有哪些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彭巨彦为听众们娓娓道来。“顾名思义,榆中故事,就是产生在榆中本土的故事。这些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保存了活态的民众生活、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观点、历史情感,本土故事就是本地文化的传承载体。

彭巨彦说:“榆中的故事多如牛毛,无论史记还是民间传说,俯拾即是,显得脉络清晰、遥远豪气。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秦始皇三十三年,大将蒙恬斥逐匈奴,十万将士兜土堆山,树榆为塞,置县榆中。也因地理位置特殊,兵家必争,多有狼烟飘忽、马蹄声急。”

历代以来,各历史风流人物也在榆中这块土地上留下清晰的足迹。除了历史人文故事外,革命故事也曾激励着这里的人们。彭巨彦介绍,大革命时期,张一悟、杨静仁、高建君等一大批热血青年,点燃了千里陇原第一缕神圣的光焰。彭巨彦动情地说:“久远的线索,系在榆中的身子上,挂满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或回肠荡气、或悲欢离合,时至今日,已成为显明的历史符号。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榆中传统故事的基础之上,依靠文化的软实力,把榆中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促进科学发展、增进百姓福祉、提升发展水平的动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短短的两个小时,彭巨彦把榆中的传统故事、风土人情,包括大革命时期的红色故事,进行一种跳跃式的讲述,形断神连,让大家对榆中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

彭巨彦,榆中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榆中县领军人才,文化馆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甘肃作家协会会员、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榆中县作家协会主席,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歌曲、报告文学、电视脚本、故事、小品等各类文艺作品及民间民俗作品百余万字,出版专著一部。曾获国家七五重点研究项目先进工作者奖。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

新闻推荐

大青山蔬菜瓜果批发市场 3月31日零时正式关闭市场关闭后将整体向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集聚整合

关闭通告已张贴26日,大青山蔬菜瓜果批发市场仍在正常营业。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刘琼摄本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刘琼)作为兰州商品交易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项目之一,兰州市大青山蔬菜瓜果批...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