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926年的甘肃历史细节, 一册《甘肃政报》记载的政事信息

兰州晨报 2017-12-18 06:32 大字

讲述人 杨楠 收藏家 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甘肃政报》封面《甘肃政报》正文《甘肃政报》目录兰州故事微信公众号

政报是政府主办的政务性期刊,是政府颁布政令的主渠道。政报往往设有人事任免、政务动态、领导讲话、专题报告、经济运行、大事记、文件索引等多个栏目,全面介绍政府部门相关工作动态及情况,所刊登的文件与正式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追溯中国政报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末。在洋务运动中,许多有识之士模仿引进西方的政报,以广开言路,开启民智。甘肃远在西北内陆,政报出现要比东南沿海晚一点。甘肃最早出版的报刊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创办的《群报辑要》。从这个名字上人们不难理解,这是一份文摘类刊物。就形式而言,它属于期刊,而在内容上却属于报纸。

上世纪初,甘肃有了正式政报《甘肃官报》。《甘肃官报》创办于光绪三十三年,32开本,主要栏目有谕旨、邸抄、陇政汇编、新政杂录等。

如今,这些早期的刊物已经很难见到了。不久前,我们见到了一册《甘肃政报》。这册《甘肃政报》为1926年4月16日出版,至今已有91年了。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杨楠讲述这册《甘肃政报》刊登的旧事。

《甘肃政报》,五天出一期

虽说《甘肃官报》是清末创刊的,但《甘肃政报》却和清政府没有一点关系。资料显示,《甘肃政报》是民国初年创办的。1911年,清末创办的《甘肃官报》自然也随着清政府的垮台而停办了。1912年,甘肃巡抚使公署政务厅发行了《甘肃政报》,1913年甘肃公报局又发行了《甘肃公报》。这两份刊物都以专门授权刊载政府命令、公文、公电、通告、公函为主要内容。

由于发行量小、天灾人祸不断,新中国成立前的老期刊,现在的存世量非常少。尤其是和一个地方密切相关的刊物更是少见。我的朋友虽收藏了一些民国的老刊物,但不轻易示人。现在,我们能看到这册刊物,也是应很大的运气。

这册《甘肃政报》,宽15厘米,长25厘米,为铜字印刷,纸张为当时普通白纸。现在,纸张不仅发黄,而且发脆了。没有单独的封面,政报第一页就是封面,正中竖排 “甘肃政报”四个字,右侧是出版时间、发行部门、总期数。

看上面的信息,这是当时甘肃省省长公署政报署发行的,总期数已经达到了613期,左侧上方是廉政格言:“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左侧下半部分刊载了定价、订阅方式,其内容很有意思:每月六册,省垣收铜元百枚,省外收兰平银七钱八分。同时,强调了订阅的先后顺序,省垣订阅,报费务须先交,省外各机关报费,历经省长通令,列入交代在案,交卸之日按日摊算,如有拖欠,由现任结清转解。可见当时,订阅《甘肃政报》是全省政务系统中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否则也不会专门强调。同时,强调官员交卸,把拖欠报费结算清楚。

《甘肃政报》所刊载的内容,就当时刊物的信息量来说,已经相当丰富,仅仅目录就有四页。涵盖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命令,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北洋政府临时执政令,另一类是省长公署通令。

临时政府通令刊登了几条甘肃人关注的事情。1926年春,冯玉祥在张作霖、吴佩孚联合进攻下失败,赴苏联考察。马福祥将冯玉祥送到平地泉。冯玉祥向北洋政府推荐马福祥为航空督办。这几天的消息,就是马福祥任航空督办后发生的几件事情。

不过,从刊登出的消息来看,马福祥的航空督办似乎干得不顺心。为啥?刊登出的几条消息都是辞职的。其中有航空署厅长李焕庭因病辞职,航空署秘书英章远、伍鹏龄也因病辞职。还有段永新接任航空署厅长职务的消息。关键部门主管、秘书辞职,而新接任厅长并不是马福祥推荐的。可见,局势很微妙。好在,马福祥申请任命孙光瑞、林源育接任秘书的呈文一概照准了。

 

各个县署,上班接近朝九晚五

彼时甘肃各个部门已经开始实行签到了。《甘肃政报》的第二部分是法规,这一期刊登内容是甘肃各县行政公署办事通则,甘肃各道尹公署办事通则。可见,当时甘肃虽落后,但也要求各个地方有了办事规则。这是1926年3月26日公布的。

其中有:各县行政公署工作人员的数量,具体事务由何人负责。上下班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每日办公时间,春冬季上午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一点到五点。秋夏季节从上午七点到十一点,下午一点到五点。这一点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记得以前实施过的夏令时以及现在人们所说的朝九晚五吗?

1926年,甘肃省公布的这个上班时间,似乎是夏令时和朝九晚五的结合。对节假日值班有明确要求:办公时间外和星期假日,县行政公署各科必须有专人值班。其中第八条,还规定了签到要求,办公厅内应备签到簿,所有办公人员需按时画到,一过点,县知事就必须将签到簿收回。迟到者必须向县知事讲明理由方可补签。这很有点人情味了。

接下来,一部分内容就是省长公署的训令,看内容,基本都是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完成的事情等等。这一类的大概有三十条。还有省长公署给各县下达的任务,比如要求礼县县知事确定植树日期的,伏羌知县呈送境内各个渠道维修进度的情形。

其实,就是督促这些地方抓紧时间完成春耕任务。

 

官场勾连,民国版官场现形记

训令中刊登的第一条消息就是给永昌县楼知事(民国时县长的称呼)记大过一次。这位楼知事遇到了啥事呢?原来,省署接到密报,永昌县进思堂演讲的题目多是性命之学,听着难懂,而且每次演讲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同时县署办公依旧是晚清的那一套,贪官污吏勒索非常严重,告状的老百姓到了县署,还被要求填不必要的单子,还要收取洒扫钱等等。

各县设立进思堂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官吏的责任心,讲授有关国家时事政治知识、近代中外名流的最新学说和观点。实际上,这个进思堂就相当于时政知识大讲堂。可是,永昌县却用来讲性命之学,很有点南辕北辙的意思。另外,县署内还有抽大烟的官吏,这就更令人难以容忍。所以,给县知事记大过一次。

榆中县呈送文件,关于修复文庙的事情,要求接续筹资修复,不得忽视。原来,榆中县前一任县知事在卸任之前,已经将榆中县文庙的泮池、照墙等设施修好了。其他的殿门廊房年久失修,若是大加修理,费用巨大,势必影响县内其他事业的发展。稍事修理却又不足以解决问题,而文庙事关祀典,非常重要。他建议下一任知事即刻筹办修缮事宜,不得稍有延误。为此,特地给省署写了公文。省署接到公文后,下文要求榆中县现任知事继续筹集款项维修文庙,并且随时将维修进展上报省署。这个似乎是一个民国版的官场现形记。修复文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在民生艰难、灾祸不断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根本无力筹措如此大的经费。然而,前一任县知事临走前,将文庙泮池、照壁草草维修了一下,起了个头,然后耗资大的殿堂维修,留给了接任的县知事,再给省署写了一封报告,将文庙的重要性强调一遍。前任知县“挖坑”,将一个烫手山芋给了下一任知县。不修,省署已经知道,而且要求按时报告进度,修经费从何而来?

《甘肃政报》的最后一页则是《甘肃政报条例》,对甘肃政报所刊载内容范围等做了限定,可谓是面面俱到。这册年代久远的政报,记载内容虽然不多,但却保存了1926年三四月间甘肃的诸多细节,其价值,弥足珍贵。

文/图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新闻推荐

输气能力能满足冬季天然气供应 已出台“保民用保民生”调峰供气预案 兰州居民用天然气不会出现“气荒”

入冬以来,随着天气不断变冷,天然气需求进入高峰期,国内多地出现“气荒”。12月13日,记者从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兰州市气源分3路供应,向中心城区供应天然气的3座接气门站设计输气能力...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