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和田间 复工复产忙
际华3512公司加紧生产医用防护服 张建平 摄责任田里春意暖 董永前 摄
2月24日,记者赴际华3512公司和兰州国器集团了解复工复产情况,际华3512公司已成功生产出13000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而兰州国器集团300多名员工目前已全部投入生产当中,企业的产能也全部恢复。与此同时,全市在春耕备耕生产的各个环节,因地制宜,做到农业生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西固区把农业示范基地划成网格,让党员、农技人员认领自己的“责任田”,使党员、农技人员与种植户达到一对一的责任关系,从选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做到全程服务。永登县,处处能听见疫情防控的广播宣传,处处能看见农民春耕的忙碌身影。
际华三五一二公司
医用防护服实现“甘肃造”
2月24日,记者穿戴好防护用具后走进际华3512公司医用防护服生产车间。
“为白衣卫士铸铠甲,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守初心担使命,让党旗在医用防护服生产一线高高飘扬”。这是悬挂在生产现场的两条标语。
关键时刻,公司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出书面号召,动员二三线人员充实生产一线,动员退休老党员、老职工返岗支援生产,同时千方百计引进劳务合作用工扩能增产。“截至2月18日,有5名退休人员返岗支援生产,22名二三线人员走上生产一线,40名劳务工如期到岗,极大缓解了企业人手不足的问题。”公司党委书记张亚军说。
按疫情期间国家出台的专门政策,普通车间生产的医用防护服必须进行辐照灭菌处理才能符合并达到标准。省工信厅为他们提借了一条宝贵的信息: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普安康药业有限公司就可以为其产品提供辐照灭菌。
众人拾柴火焰高,办法总比困难多。正是有了这些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无私援助,“际华3512牌辐照灭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终于诞生了。
2月11日,完成了技术准备、生产场地布置、设备改造第一件样品正式下线;2月13日,实现小批量试生产。2月15日,实现大批量生产。2月18日,4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日产量达1100套;2月19日,日产量达1320套。截至24日,公司已成功生产出13000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
“目前,我们正在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加快生产,争取让更多坚守在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尽快穿上‘战袍’,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公司总经理周怀明说。
“平时我的微信运动步数每天最多1万步,现在每天都超过2万5千步。”80后的李晋玲是车间技术员,第一次负责防护服的工艺技术监督,她感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们的产品肩负着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不能有半点马虎。”李晋玲说,从开始生产以来,她和大家一样,每天早上7点半进车间,中午半个小时吃饭,直到晚上10点半回到宿舍。“每天只有晚上回到宿舍才能和女儿视频通话。”说到家人和上5年级的女儿,李晋玲非常自豪,“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的工作,虽然很多天都见不到他们,但每当听到女儿说‘妈妈在为医护人员做防护服很伟大时’,我特别欣慰。”
据了解,从2月22日起,随着新扩充的两条生产线释放产能,“际华3512牌辐照灭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日产量可达2500套左右。同时,公司还将建立300—500平方洁净车间、日产1000套的生产计划提上了日程。“今后,我们的企业又将多一项拳头产品。”周怀明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建平
兰州国器集团
员工齐到岗产能全恢复
2月24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从兰州新区的地平线上升起,兰州国器集团厂区内的宿舍楼逐渐亮起了灯光。经过一整夜休整的工人们在洗漱和用过早餐后陆续走出了宿舍楼大门,分批次快步迈向各自岗位。
在车间和办公楼门口,防护齐备的疫情防控人员早已等候在此,当佩戴好防护措施的工作人员完成当天信息注册后,防控工作人员就及时将体温测量结果填写在信息栏中,逐一消毒放行,指引工作人员按固定路线前往工位。一切又回到了往日正常的工作当中,紧张而有序……
置身工厂中,铮铮作响的金属敲击声和轰鸣的器械声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跟着上班的父母在车间里嬉戏的年代。而真正唤醒儿时记忆的却是午间响起的报时声和刺耳的电铃声交织在一起的乐章。此时,辛劳了一上午的工人师傅们总是会兴奋的放下手中的工具,奔向自行车棚,单脚踩着车蹬在厂门前排起队,等待着开门铃声的响起。数年后的今天,车间里虽然已不在布满油污,加工机械前也少了很多工人师傅,下班后的人们也不再急切的“冲”向自行车棚往回家赶,但下班报时和响电铃的传统还是被完整了保留了下来,也许,这才是工人们对工厂最深刻的“印记”。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兰州国器集团车间里的每位工人都在认真的完成着自己的工作,如果不是因为佩戴口罩和不时出现的消杀工作人员,似乎根本感受不到这里的变化。然而,下班后走出车间的工人们却不再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的慢慢前行。每个人似乎都在刻意的保持着一定距离,一个会心地眼神算是相互打过招呼。食堂前,排起的松散长队与食堂里空旷忙碌的场景反差极大。按照划定的分段时间,每20个工人一组,进入食堂打包盒饭带回各自宿舍,进出前后不过三五分钟,消毒、测温、登记却都一样不少的严格执行一遍。
正在食堂出入口检查防控工作的兰州国器装备制造集团纪委书记马国忠一边查看着登记情况,一边叮嘱车间工作人员要做好防护和宿舍消杀。“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常开展生产,目前企业采取了半封闭式管理,将原本每天都来往兰州的通勤班车调整为每周三、五两次,并为兰州新区当地员工发放了出入证,其他住厂员工则不能随意离开厂区,与生产无关的外来车辆也不得进入厂区。”马国忠说:“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必须要抓好,但疫情防控工作也必须要抓严,为此,兰州国器集团在2月3日正式复工前就储备了用于生产的防疫物资,为一线生产员工随时配发。同时,公司每日都会多轮次对办公室、生产车间、卫生间、宿舍、食堂、通勤车等设施进行全面消毒,并利用紫外线设备对食堂等重点区域进行灭菌杀毒,最大程度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在一排已完成生产等待装箱发货的产品前,马国忠自豪地表示,兰州国器集团300多名员工目前已全部投入生产当中,企业的产能也全部恢复,兰州国器集团有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帮助指引下为客户及时交付合格的产品,也有信心完成今年全年的目标任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昕
西固区设施农业基地
“责任田”里春意正浓
2月24日,天气晴好,在西固区张家台村的千亩设施农业基地里,种植户张汉中正在查看移栽不久的黄瓜苗。“现在要适量浇水,让瓜苗扎好根系,要不然会造成枝叶旺长,影响产量。”西固区种子管理站农技员谭璀榕一大早也来到张汉中种植的温室里,在她的“责任田”里现场指导春耕生产。
“按照往年,春节长假过后我们就要到田间地头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因为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一直没有下来,今天一看进村道路解封了,就赶快到我的‘责任田’里看一看,还好,瓜苗已经移栽了,长势还不错,没有耽误农时。”谭璀榕说,为了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壮大瓜菜特色产业,西固区种子管理站与兴台、先锋林蔬、邦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在张家台设立了瓜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以推广新、特、优农业新品种。记者看到,张汉中经营的三个温室大棚基本上都是今年引进的新品种,西瓜有锦霞8号、金童、欢灵等6个品种,黄瓜有德瑞特89号、博耐E05等新品种。
“我今年主打的是从河南引进的彩虹西瓜,瓜瓤红黄相间,预计5月中旬上市。”张汉中指着一垄瓜苗说。
草莓成熟季,采摘正当时。走进张汉中经营的草莓大棚,一垄垄翠绿的植株间,随处可见鲜红饱满的草莓,盈溢着一派浓浓的春意。“他家的草莓糖分足、个头大,特别好吃。前来采摘的人也特别多。”谭璀榕摘下一个鲜红的草莓在手里颠了一下说。
“我家的草莓从来不打农药、不上色素,施的都是有机肥,而且使用蜜蜂授粉,纯绿色无公害,都是免洗食用。”说到自家草莓,张汉中自豪满满。
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担粮。西固区种子管理站每年实施“金种子”计划,就是引进培育农业新品种,并积极推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据西固区种子管理站站长赵丽娜介绍,为了落实“金种子”计划,把示范基地划成网格,让党员、农技人员认领自己的“责任田”,使党员、农技人员与种植户达到一对一的责任关系,从选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做到全程服务,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并且很大程度提高了农民的种植信心、技术和水平,为当地的农业农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防疫不忘农时。当下,西固区种子管理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每个党员干部下沉到自己的“责任田”里,抢抓时令进行新品种栽种指导,确保今年的效益不受损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董永前
永登县现代化日光温室
抢时间防控春播两不误
立春已过,万物复苏。2月24日,记者走进永登县部分乡镇,处处能听见疫情防控的广播宣传,处处能看见农民春耕的忙碌身影。戴着口罩的村民正在翻地、播种、铺地膜、施肥,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今天天气好,我得抓紧时间把蒜种上,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虽然口罩遮住了张玉芳的面容,但仍挡不住她眼中透出的淳朴希望。张玉芳是龙泉寺镇瑞芝村二社的村民,一大早她先来到村口的防疫检测站,在测量体温及工作人员交代了疫情防控注意事项后,来到田间进行蒜苗种植。
“等这一亩地的蒜苗种完后,我还打算种一些小麦、玉米、香菜、菠菜,这样一来,今年的收成就差不多了。”张玉芳心里头打着算盘。她告诉记者,从正月开始到现在,大家积极配合镇、村做好疫情防控,不出门,不串门。眼下,正值春耕时节,这两天大家除了做好防疫,都在抓紧开展春耕生产。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柳树镇柳树村的恒远农民专业合作社,远远看到,现代化阳光温室整齐排列,进入一座座大棚,棚内草莓、娃娃菜、土豆、红薯等绿绿葱葱,长势良好。工人们戴着口罩,有的在铺地膜,有的在嫁接种苗。
“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不大,今年我总共种了49个大棚,其中草莓10棚,大概在4月5日到10日左右就能上市,还种了娃娃菜、洋芋、红薯等,菜苗都长出来了。”恒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兴存说,为解决疫情影响民工紧缺问题,柳树镇和柳树村两级领导干部及时动员,组织就近村民前来打工。
“虽然疫情有些缓解,但镇上、村里都很重视,严格防控,我们干起农活来也放心。”正在大棚内劳作的村民张全成乐呵呵地说,已经工作10多天了,每天工作前都会测2次体温,全身消毒方可进入大棚。
刘兴存介绍,合作社雇的工人都是本村村民,进入大棚的人都要严格消毒,并佩戴好口罩,分散干活,既确保人身安全,也不耽误春耕生产。目前,恒远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天都有10多名工人,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
“总体来看,永登县今年春耕备耕形势较为有利。”永登县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据县气象局对全县农田土壤含水量封冻前的抽样测定,全县各地土壤收墒正常,封冻前土壤含水量较高。近期来,县上成立由“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的春耕备耕督导组4个,分片包乡开展春耕备耕督导;由技术部门牵头的种植、养殖、农业机械、农村经营等技术服务组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忠德特约记者火心
新闻推荐
陕西首架复工“包机”昨起飞 从西安飞往义乌,机上51人为浙江城际铁路建设者
昨日6时许,中铁七局的51名务工人员登上西安飞往义乌的航班正常票价享受“包机”服务、西北空管局开通绿色通道、工人“各...
永登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