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闲话牛肉面

金昌日报 2022-03-23 08:55 大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总有不同的特色饮食文化习惯。甘肃人的早餐,大多离不开一碗面,尤其是牛肉面,或耄耋老人、垂髫小孩、力壮男人、雅致女人,或上班族、打工群、学生团......心心念念,概莫能外。独具特色的兰州牛肉面,能跻身于“中国十大面”和“中国三大快餐”行列,自然因其色香味美独具特点而闻名遐迩、享誉全国。

说到“面”,囿于水土特产、地方文化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也就融入和显示更多的地域文化因素和食客的性格特质。比如,从富庶的江南镇江的“锅盖面”到河西走廊张掖的“臊面”,面的质地技术层面不说,单就肉的多少的投入——块、片到丁,臊的不同变化,也就映射出经济条件的差异。但是这些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一方水土培育出的民众的嗜好追求和性格特点。西北人外向、耿直、坦荡、豪爽、大气、简约的性格特征,在吃一碗不同面型款式的牛肉面上,也就体现的地道厚重、淋漓尽致了。

一碗漂亮美味的牛肉面,呈现给我们的外观特征就是“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椒油)、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柔韧)”这5个特点,也是对牛肉面性格的高度凝练和生活诠释。牛肉汤是清如白水,清白自知,清淡归真,上善若水,我们的生活何尝就不是清新与自然、平静而不失淡雅;几片白萝卜,纯白无瑕,激起一种高尚、洁白、纯真、清洁、空灵、幽远的情思,拓展想象的空间,放飞无尽的梦想;辣椒红油,鲜香诱人,折射出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的兴奋、热烈和冲动,使人极易产生喜庆、热情和活力四射的感觉;汤上漂着鲜绿的香菜蒜苗,是对生命、自然、生机勃勃的无限向往;面条光亮透黄,透漏出对灿烂、辉煌、丰收的农耕文明金秋的无限赞美。

我出生于70年代,第一次开始享用时值1元的牛肉面,是从1988年的夏天赴县城参加中考开始的,并且天天吃、顿顿吃。在农村长大还没有见过大世面的自己,第一次吃牛肉面,清香直刺味蕾,大快朵颐、情有独钟,就觉得“好吃”。30多年过去了,从工作地到省城兰州,再到全国各地,每天不吃面就觉得生活缺少点什么,吃牛肉面的嗜好也就常年坚持、经年不衰。离开甘肃,羁旅在外的人,牵肠挂肚、踏破鞋底觅得一处面馆,吃一碗牛肉面,算是一种莫大满足。多年来,自己吃,与家人朋友吃,也观察别人吃,自然就多了些对吃牛肉面人的性格观察。

不同性格的人,吃牛肉面一般都有不同的面型款式要求和嗜好追求,吃牛肉面要哪一种面型已印入潜意识,少有改变。一般来说,不同面型又折射不同的性格特征,“毛细”是温柔,“二细”是阳刚,“韭叶”是平静,“二宽”是豪放,“大宽”是威猛……自己既非美食家,也非心理学家,因为对牛肉面的钟爱和一知半解,也就成了探求食用牛肉面性格的爱好者。作家林清玄在《从食物看人的性格》一文中写道:“食物原是如此,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牛肉面因其快捷、食客们对其钟爱,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日子里,人们也自觉佩戴口罩排队保持一米线,遵守防疫要求测温验码,或隔间单人堂食,或打包回家享用,或有经营者暖心地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送到疫情防控志愿者们手里,一碗面中,也无不体现着大情怀。

牛肉面的未来,从营养的合理搭配、做工的精细考究、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地方经济的拉动等等,都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牛肉面食客中的性格嗜好、营养追求,也将随着新时代的飞速发展,显得更加丰富多元,点缀中国饮食文化,必将折射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诱人魅力。

新闻推荐

【医卫简讯】普瑞眼视光医院举办“3·15”主题宣誓活动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国民眼健康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兰州普瑞眼视光医院作为具有17年品牌沉淀的专业眼科...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