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碗兰州拉面,温暖一群人
以义举传递爱心。
和面、揉面、拉面……2月25日,位于眉山天府新区视高街道北街的一家兰州拉面店,来自青海省黄南州的“90后”创业者马旭光夫妇忙碌不停,正为顾客准备早餐。
此前,夫妇俩为距离店铺不远的疫情防控卡点的执勤志愿者提供免费早餐,并持续了一个月。二人的善举让周遭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们“以‘一碗面’温暖一座城!”
“我们来这里开店六年了,眼看新区建设得越来越繁荣,疫情期间,又看着志愿者们不顾危险、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我们也想出点力!”提及为志愿者提供免费早餐的事,马旭光说。
小小一碗拉面,是对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维护人们生命安全的志愿者的感恩,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莉 余毅 文/图
凡人善举 他免费提供“爱心早餐”
“那段时间,到卡点执守时间早,我们有时买两个包子馒头凑合,有时甚至不吃早餐。多亏了马老板,让我们吃上热腾腾的早餐,真得好好谢谢他们!”58岁的余学良是视高街道视高铺社区的志愿者,回忆此前在社区北街疫情防控卡点执勤时的暖心早餐,他仍然颇多感慨,“现在做生意成本也高,马老板还让我们免费就餐,大家都很感动。”
马旭光说,当时天气特别寒冷,自己眼见志愿者们在寒风中一站就是一整天,心里既心疼又难受。在和妻子商量后,两人决定免费为这些志愿者们提供早餐。
“当时这个卡点有6个人,都在拉面店吃爱心早餐,暖胃又暖心。”视高铺社区工作人员彭东介绍,今年1月3日,马旭光与他联系,称想献一份爱心,为就近疫情防控卡点的志愿者提供免费早餐。善举一直持续了一个月,直到卡点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转移到其他地方。
古道热肠
他把做好事当成习惯
为志愿者提供免费“爱心餐”,马旭光已不是第一次。自2016年在眉山天府新区开店以来,马旭光店里除了牛肉拉面每碗涨了1元钱,其他东西一直没涨过价。为控制成本,他和妻子一直没请帮工,店里店外夫妻俩忙碌不停。但马旭光又“大方”得很,有人到店里吃面没钱,他总是手一挥“没有就算了”。平日里,别人走进面馆歇息、要水喝,夫妻俩也都热情招呼。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视高铺社区在拉面店附近设置了疫情防控卡点。马旭光那时就为卡点工作人员提供免费就餐服务,直到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将店铺暂时关闭。
店铺重新开业后,一天晚上,一个小男孩到店里吃面,走时告诉马旭光,自己没带钱,妈妈下班再送面钱来。马旭光爽快地答应了。当晚并未有人送面钱来。第二天晚上,小男孩又来吃面。马旭光看孩子吃面时狼吞虎咽,猜他应该饿坏了,绝口不提面钱,而是说,“以后只要妈妈没下班,你饿了就来叔叔这里吃面。”第三天孩子又来吃面,当晚孩子母亲把三天的面钱一起送了过来。
类似的事情不少,有好心人提醒马旭光“太热心容易被骗”,他却说,谁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帮就帮一把,一碗面而已。
“这对夫妻平时就是热心肠。虽然他们不善言辞,但大家对他们印象都很好。”邻居们说,相处几年,大家都了解,马旭光夫妇实诚热心,在附近有着不错的口碑。
心怀感恩
奋斗人生勇向前
今年,马旭光的店铺再度为志愿者提供爱心早餐,让周遭人们纷纷点赞,“免费爱心早餐,‘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疫情防控人人参与,这样的爱心支持,让我们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有底气。”……
“我就是做了很小的一件事,不值一提。”面对大家的赞扬,马旭光却感到格外不好意思。他说,自己在老家是一名脱贫户,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生活有了奔头,孩子也有书读,他一直感念于心。而从青海到眉山天府新区创业,相关部门、社区工作人员,包括邻里等都给予了他很多支持和帮助。因此,作为受助者,他希望能把爱心传递下去。
“在这里六年,对这里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希望通过努力能在这里扎根。”马旭光说,今后,他还将继续将爱心传递,也为这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出一分力。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3月6日,第二批共两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的临时航班先后安全回到国内。当日下午2时15分,第三架临...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