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让爱心传递

甘肃工人报 2021-12-08 08:24 大字

本报记者张小芳 通讯员 陈达

11月20日下午,兰州市城关区火车站街道红山根社区内,志愿者王一耒忙碌在大门口,帮助登记进出居民身份信息,查看健康出行码。

几百米外,妻子刘静挥动梳子和剪刀,正在为社区工作人员、老年人和残疾人理发。15天来,她已经义务剪发450余名。当问起刘静为什么会成为一名志愿者时,她说:“受了我家老王的影响!”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今年39岁的王一耒,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客运段青岛车队的列车行李员,工作中忙碌在往来兰州至青岛的列车上,确保每一件行李包裹都能顺利运抵目的地。生活中,他长期参加、组织各项公益活动。2016年6月组织25名志愿者成立兰州市城关区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今年10月被评为“兰州市四个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他长期致力于助残敬老的公益事业,帮助孤寡老人清理卫生环境、开展爱心义剪等活动,共服务900多人次。积极为残疾人牵线搭桥,解决残疾人就业岗位200多人次。

在今年疫情期间,王一耒有个想法:他的志愿服务队要帮助更多的人。他首先联系到一家企业向服务队赞助了一台消杀机。但是一台消杀机力量有限,他和队员们自掏腰包,又集资购买了一台。

王一耒迅速组织队员联系社区开展消杀工作,重达50斤的消杀设备和笨拙的防护服都让王一耒一时难以适应。为了保护身上的防护服避免被金属枪管划破,王一耒和队员始终牢牢抓住20斤的枪管不放松,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疫情期间,他和队员们多次对城关区人民医院、红二村小区、绿茵小区等多个区域进行消杀,累计消杀面积高达18万平方米。

“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就得吃得下苦,受得了罪,干就要干好。”王一耒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是同事们心中出了名的“强人”。刚来兰州客运段的时候,他是一名劳务派遣工,但始终不放弃对客运行包业务知识的学习,经常在深夜看守列车时看书、背题。

耕耘结硕果。王一耒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取得了兰州铁路局业务技能竞赛行李员岗位第四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因此他也成了兰州铁路局第一位转正的行李员。当考试结束后,王一耒整理复习资料时发现,一共画了897张《全国铁路示意图》,追求完美的他,又默画了3张,凑齐了900张图。

正是这样的性格,帮助王一耒度过了建立志愿服务队以来最困难的时光。志愿服务工作太苦太累,很多队员打了退堂鼓,服务队也从刚开始的25人减至个位数。但他依然没有想过放弃,而是不断参加志愿服务,组织线下活动,提升服务队的影响力。这次疫情期间,仅一条志愿信息就有多达72人报名。

“我希望自己是一束光,去照亮身边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这样爱心才得以传递,温暖将在寒夜延续。”这是王一耒日记本里的一句话。

的确,因为王一耒的坚持和拼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身边的人。妻子刘静在他的影响下也加入了志愿队,始终“奔跑”在抗疫一线。当看到工作人员在寒风中坚守,但却吃不上一口热饭时,刘静掏出1000元为工作人员购置了30箱方便面。7岁的女儿,在残疾人就业基地打扫卫生,在老旧的楼院中清理随意张贴的小广告……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能从事的工作也越来越多,贡献越来越大。

受到影响的还有王一耒的同事们,李小林、马涛等多人被他的志愿服务故事所感染,纷纷加入其中。对于王一耒来说,志愿服务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中,他从这项事业中汲取着温情,也愿意为众人抱薪,让每一个他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就像一支火炬,在释放温暖的同时又点燃了一根又一根新的火炬。

新闻推荐

兰州市城关区校外托护点有序恢复经营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近日,随着兰州市城关区学校陆续复学,城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校外托护点(小饭桌)在各项...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