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兰州乡村看振兴】 振兴乡村产业美化人居环境 兰州市红古区美丽乡村建设调查

甘肃经济日报 2021-09-27 02:14 大字

往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人工湖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王云祥文/图

红古区以宽阔的红古川得名,土地、水资源丰富,是兰州市农产品主产区之一。中秋前夕,记者深入红古区的田间地头,实地走访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打造美丽生态村庄

中和村是红古区平安镇较为富庶的村庄。走进宽敞明亮的村民院落,苹果、梨树上硕果累累。

“全村有村民365户1464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们凝聚全村力量,目前已完成小康村、省级美丽乡村生态村建设任务。”中和村党支部书记张忠明说。

今年50多岁的张排功对美丽乡村建设很满意,“我家7口人,以前用的是旱厕,村上实施改厕、改灶、改炕项目后,家里生活方便多了。我家改灶花了2600元,其中政府补贴了2000元,改厕花了3000元,政府全补助了,改厕改灶自己只掏了600元。”张排功说,改灶改厕之后,感觉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据张忠明介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村开展了改灶、改厕和改炕项目建设,完工之后,全村空气清新,人居环境大幅提升,以往村里乱堆乱放的柴草已不复存在。

进入花庄镇王家庄村,高大的柳树下,碧绿的人工湖呈现在眼前。“全镇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卫生厕所改造367户,投资400万元改造村内废弃麦场、涝坝,修建了人工湖、景观假山、凉亭、长廊等旅游休闲设施,村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花庄镇镇长魏从转说,王家庄村休闲文化广场、污水处理、村道、太阳能路灯等设施一应俱全,全村公路通户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8%,电力、网络、通讯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振兴乡村产业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红古区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势。新兴起来的乡村产业随处可见。

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坐落在花庄镇白土路社区,是一个集羊养殖培育、果蔬种植培育、花卉种植培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产业园区。“公司以‘龙头企业+乡镇行政村+基地+农户’模式,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点产业和领域,带动当地农村经济转型。”公司董事长尹建敏说。

记者在花庄镇北山村看到,一排排塑料大棚内,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我们于2019年4月开始建园,去年葡萄园建成后栽上了葡萄树苗,今年已经挂果了。”兰州农发集团现代农业循环示范园区副总经理王丽说,他们从国外引进葡萄新品种,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种出来的葡萄品质很好,一直供不应求。

曹环环是兰州农发集团现代农业循环示范园技术员,“我负责葡萄的水肥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今年园区葡萄第一年挂果,主要要做好管护工作,要把过多的葡萄穗子剪掉,不然会影响葡萄的品质。”曹环环说。

据记者调查,红古区结合当地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村一品”和“一村多品”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势。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新兴起来的园区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养殖业等态势良好,一些乡村工业、服务业等新业态也逐步崛起。乡村经济蓬勃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搭上了快车。

文明乡村树新风

乡村美丽,邻里和睦,老有所养,幼有所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红古区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乡村产业、公共服务等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到处生态植被翠绿,河水清澈,村庄生态环境大幅提升。

尹建敏介绍,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开展“活力红古”田园活动区、“健康红古”康养文化区和“艺术红古”文创体验区等项目建设之时,还开建了书院、康养社区、老年疗养中心、星空汽车影院、艺术家俱乐部等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兰州民俗文化,让游客留住记忆。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我们开展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等新风尚宣传教育,开展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精神文明建设、普法教育等活动,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软实力。”魏从转说,同时,随着全镇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卫生保洁、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等的建立、落实,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增强,切实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

“农民生活富裕了,邻里之间的矛盾也就少了,人人都是乡村文明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张忠明说,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中和村村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村里水利设施、饮水工程、电力、燃气等建设向高质量迈进,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加强,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美丽乡村跃然出现。

新闻推荐

兰州新区庆祝农民丰收节

兰州新区“庆丰收、感党恩”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明娟摄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