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报务员的电码情结
本报记者 茹佳佳 通讯员 汤浩
“滴答、滴滴答、滴滴滴答答……”自1956年开始,中国电信兰州分公司离退休老党员文明沛就是靠着这手功夫,成为当时兰州连接各地区的主要通信方式。同时,她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与电报结缘,并创造了32年零差错收发报的历史纪录。
文明沛1940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合川市,1955年初中毕业考入重庆邮电学校电讯班,当时,为支援大西北建设,她主动要求分配到甘肃省邮电局工作。
在重庆邮电学校电讯班学习的时候,练习收发报,必须将常用点码、公用密语、国际电报英文缩写及ZQ密语烂熟于心,对于初学者文明沛来说,一切都晦涩难懂,只能一遍遍地死记硬背。打字速度是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电报由数字组成,每4个数字一组,再把数字用不同的点、划区分,报务员在读码时就念“滴答”“答滴”,发报时敲下的电键快速抬起就是“滴”,稍摁一下就是“答”。对方报务员在抄报时,要及时将听到的滴答声转化为数字并记录下来。每分钟120个码只是抄报的“及格”速度,这就意味着10分钟内要抄写1200个码,这中间可能还有停顿、翻页等。
参加工作以后,对于刚刚接受训练的报务员来说,发报机的电健弹簧比较硬,一般训练没多久,很多同事的右手就会肿起来,继而生出老茧。为了快速准确地收发每一份电报,文明沛经常下班还跑回单位练习,也正是靠着专注、专业、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文明沛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报务员。并在1957年—1959年先后参加了西北高速通讯(收发报)比赛、全国高速通讯(收发报)比赛、全国第一届高速通讯比赛运动会,均取得前1、2名的好成绩。
1958年,文明沛被抽调到甘肃省委负责电报通讯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上进加上技术过硬,在领导及党组织的培养和关怀下,1962年7月1日,文明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7年8月12日,文明沛代表全省邮电行业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一千五百一十名,代表着全党三千五百多万党员,文明沛感到非常的自豪和光荣。
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步伐的加快,电信行业也有了快速发展,但直至1988年退休,文明沛老人一直从事着报务员的工作,并连续32年创造了无差错的收发报纪录。
如今,82岁的文明沛老人早已两鬓斑白,但偶尔听到的电视剧中的电波声,她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抄写电码。即使用手机打字都用电报码,而且一点也不比五笔和拼音慢,这也许就是一个老报务员的电码情结。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郭景芳)位于兰州鼎泰中汇广场的兰州大观中汇影业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停业长达192天...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