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以花为媒促乡村振兴

甘肃经济日报 2021-04-20 03:16 大字

(接1版)明日之星特训营负责人张勇介绍,“这里每年接待5万人次的游客,精彩纷呈的运动项目吸引了众多企业、学校来这里拓展训练,让游客们在大自然中调整身心,积极面对生活。”

“红古区乡村旅游加入了新的元素,将运动融入乡村旅游中,培育出了普泽方德马术俱乐部、月亮湾垂钓基地、新庄台拓展训练营、马家台汽车越野体验基地、天天健身舱等新的产业增长点。”高汉文说。

河湟文化,养育了勤劳质朴的甘青人,赋予了红古土地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也造就了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的资源优势。据悉,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围绕“旅游+文化”,不断挖掘原河嘴驿站、左公题词鼓楼、湟惠渠总设计师张心一等人物故事,着力打造青土坡村民俗文化产业,积累民俗文化资源。

除此之外,该村探索发展“旅游+工业”,建成一批研学游高度融合示范点。该村结合花庄镇辖区企业较多的优势,主动对接伊利乳业、荷斯坦奶牛和大行农业等驻地企业,引导企业参与青土坡全域旅游开发,推动企业发展与乡村旅游互利共赢,建成伊利乳业、荷斯坦奶牛养殖等一批研学游融合示范点,延长旅游线路,扩大旅游产业覆盖范围。

据介绍,近年来,红古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新经济的增长极,该区通过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发挥兰州市“后花园”、西宁市“桥头堡”的作用,发展乡村田园游、生态观光游、运动养生游和工农业研学游,去年乡村旅游人数46.135万人次,增长率39.37%。

乡村旅游 提振乡村振兴

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抓住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和兰西城市圈发展机遇,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我们村建成鲜食草莓、西甜瓜、人参果等果蔬特色采摘园,每逢周末能吸引游客1000人次。”青土坡村党总支支委兼村文书把奉坤说,“目前村上形成农村电商、特色果蔬采摘、新品种引进、劳务输出、日光温室基地建设和民宿农家乐产业发展体系。”

“为了留住采摘期间游客和春夏秋三季过往零散游客,我们将闲置的农家院落改造成高标准民宿农家乐,187户农户入股到甘肃青土坡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民变成了股民,年底能分到500元的股金,农闲时还可以在公司打工,每月发3000元工资。”把奉坤说。

据了解,花庄镇青土坡村以前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种植玉米、蔬菜等经济作物,如今,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左右,比之前翻了一倍。村集体经济由以前的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万元,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富裕。近年来, 随着红古区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激活了农村的死资产,把农民从单一的产业中解放出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闻推荐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试运营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明娟)4月9日,记者从兰州新区管委会获悉,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试运营。...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