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吟 杨闻宇
从戎之后,我在兰州城里住了二十多年。黄河自营区北畔流过,夜静水猛时,能隐隐然听到黄河东进的涛声。我也去过秦晋交界处的壶口,惊叹黄河从十多丈高的悬崖上飞扑而下时雄浑的、含有鲜冽泥腥味儿的身姿。自兰州至壶口,勇猛的黄河朝着塞北绕了个天地间仅有的大弯,拟将广阔的北国土地紧紧地搂入中原的怀抱;而大漠却凶悍地突进黄河坚强的肘弯,妄图将这片锦绣的土地掳进荒凉。千秋万岁,沙海欲南下,水浪东流去,大河内外就这么抗拒着、对峙着。
一九三九年春天,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黄河大合唱》创作于延安。作者是广东番禺人,一九○五年降生在星夜大海里的渔船上,母亲便为之取名“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由《黄河船夫曲》等九个乐章组成,以古国存亡为背景,取黄河之精魂为音符,热情礼赞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强韧意志和酷爱自由的抗争精神。五月十日,在陕北公学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张闻天、陈云出席了大会,观看了鲁艺音乐系主任冼星海亲自指挥演出的《黄河大合唱》,当演到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时,台上台下的歌声像天河水突然沟通了黄河源那样联成一派,场面委实感人,毛泽东热烈鼓掌,连声称赞。七月,周恩来回延观看演出,亲笔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雪落黄河静无声”,本是极肃穆、极洁净的画面;而曲折奔荡在雪幕里的浑茫的黄河,却从来也没有平静过。亘古至今,黄河的声音有缓有急,有高有低。在二十世纪中期,《黄河大合唱》里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气,负载着、也传递着优秀儿女的三魂七魄,是中国人民在艰难岁月、危亡之秋从心底爆发出的怒吼。且翻开地图看看吧,陕北的位置,延安的位置,正处于“黄河龙”的腹心部位。苍龙之吼,不就是这雄浑的《黄河大合唱》吗?
一九四○年三月,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福建厦门人)受侨界之重托返回祖国,对国共两党进行考察。陈嘉庚在重庆待了两个多月后,提出要去延安看看,蒋介石的脸上顿露不悦之色,言词间也有劝阻之意。六十七岁高龄的陈嘉庚强调:“余以代表华侨职责,回国慰劳考察,凡交通无阻地区,不得不亲往,以尽责任。回洋以后,亦有事实报告侨界。”蒋介石讪讪地说:“到什么地方看看都无妨,但要防止有人做欺骗宣传,以免上当。”
五月三十一日下午,陈嘉庚一行飞抵延安。在一次欢迎慰劳团的晚会上,冼星海指挥百人合唱团演出了《黄河大合唱》,雷霆万里,激越澎湃。这是对民族历史的一种深层的、真切的回味,是崇高感情、淋漓元气天崩地塌的自然倾泻。歌声一落,陈嘉庚老人便站起来脱下帽子,向合唱团深深地鞠了一躬。陕北黄土高原上习习的凉风,微微拂动着老人如雪的白发,他用几乎哽咽的声音说“:你们唱的不是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吼声!”也可以说,这是黄河自诞生以来最能掀揭天地、摇撼日月的吼声。
赴延安之前,陈嘉庚基本上是个“拥蒋派”。在延安,老人只待了八天。是黄河的吼声,让这位睿智的老人迅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老年人的信念是风霜雨雪久久洗蚀过的磐石,风骨凛然,最难移易。而在圣地延安,面对着黄河之吟,陈嘉庚却如聆纶音佛语,真正有良知的炎黄子孙,怎能不皈依于黄河的膝下。他后来在《南侨回忆录·弁言》中写道:“余观感之余,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祝也。”
黄河的辙印九曲八折,黄河的声音无远弗及。一九四四年,美国一个检查团来到延安,冼星海指挥合唱团在杨家岭礼堂为之演出。天上皎月当空,礼堂里人头攒动,当《黄河船夫曲》的前奏一结束,那万众一心的一声“划哟,冲向前!”如雷砸地,石破天惊,美国军人们蹭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汗毛齐竖,肝胆悬空,一个个瞠目结舌,惊呆着不知发生了什么。这时节的中国大地上,日本侵略者的败象已经显露端倪了,大江大河很快要将它们席卷而去,扫进东洋。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担心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重开战局,便在十一月八日的夜里,与毛泽东进行会谈。赫尔利说:“你们不能打内战,打内战美国人不满意。如果不打内战,我们可以支持飞机和大炮。”打内战的罪魁是蒋介石,赫尔利回避了这一症结。毛泽东不卑不亢地回答:“飞机、大炮、机关枪是你们的,奶油面包你们自己吃。我们有小米加步枪,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吃我们自己的……”一席话,弄得赫尔利满脸通红。
黄河在它的进程中有既定的轨迹,有自择走向的权利,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外国人,又怎么能轻易地认识黄河,理解黄河?有的外国人认为蒋介石最懂得中国,就连蒋介石在面对黄河时,也显得茫然无措。胡宗南占领延安后,蒋介石来到延安,曾坐在王家坪的小凳子上,愣怔过老半天。
我们的歌唱家郭淑珍(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有这样一段自述:“我从中学时起,就开始唱《黄河怨》。后来去过西德、苏联,也曾凭它获过国际金质奖章。到了一九七五年,我已经有十年没有唱它了。在接到选拔赛通知之后,我一直苦苦思索着,如何唱出新意,如何把《黄河怨》愤懑而悲痛的情绪表现出来?我回忆起抗日战争,人民遭受的苦难,我自己在家乡沦陷后的所见所闻。唱完之后,我全身都麻了,非常激动。下面的听众鸦雀无声,好多人都哭了……”
郭淑珍重新登台演唱时,三十五个春秋已经流逝了,听罢《黄河怨》,人们为什么流泪呢?因为在黄河这古老而沧桑的声音里,既融汇着深重的痛苦与灾难,同时又奔涌着激烈强悍得无与伦比的韧性与抗争,这是一个伟大民族最基本的旋律。
从《黄河大合唱》诞生之日起,中华民族及中国这块土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九九五年六月,北京举办了万人参加的《黄河大合唱》;十月份,花城广州又举行了一万五千人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及其儿女以前所未有的吼声,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重温那一段谁也不应该忘记的岁月与历史。
在所有的艺术系列中,音乐是最属于人的心灵的一个门类,唯有它,能够把人们引导到高尚的精神境界里去。《黄河大合唱》这浩茫遥远的声音,是雷鸣,是天籁,是龙在喑呜,是地火在涌动、在沸腾。老人、洋人、伟人,以及多灾多难的父老儿女,无不为这天地间罕有的声音而感奋、而折服、而自豪。
黄河流经九个省区,含沙量大,水色浑黄,万里行程中,它只是正儿八经地穿过了一座城市——兰州。 作为黄河岸边的一户人家,我几乎是日日夜夜聆听着黄河行进的足音。人生是渺小的。我个人作为恒河沙数的一粒,如此际遇,可算是很走运、很荣幸的了。
(作者系著名军旅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苏叶)3月9日,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会议暨“断卡”行动推进会在兰州召...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