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子变成“聚宝盆”张家台村依托特色农业大念“致富经”

兰州日报 2020-10-21 08:09 大字

田间指导小拱棚蔬菜采摘蔬菜长势喜人

虽然是深秋季节,但西固区河口镇张家台村的田地里依然闪现着忙碌的身影:搭建温室、扯蔓青草、采摘蔬菜……“每天忙忙碌碌的,但是心里头踏实,生活有了奔头,更有盼头。”村民张新元说,自家大棚种植特色农产品,辣椒、西瓜、西红柿,近几年每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

张家台村结合土壤特点,充分利用盛产果蔬的优势特色,坚持因地制宜,鼓励村民继续发展塑料钢架大棚、温室等设施农业,邀请省内专家指导农户科学开展农业种植。农户们逐渐尝到了“产业扶贫”的甜头。

“这两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比以前忙多了。”张新元种植12个温室大棚,以前村里种菜销路窄,卖不上好价格。近年来,西固区税务局帮扶张家台村“两委”积极争取资金,完成了蔬菜交易市场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借助河口古镇开展大型活动的机会,打造张家台品牌农产品展销会,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

每到温室鲜菜采摘的旺季,张家台村村民张汉中总是5点起床去承包的温室里采摘试种的新品种西瓜,装箱贴订单,然后送到快递公司。“今年引进的西瓜新品种‘七彩瓜’皮薄瓤甜,一斤能卖到10元钱,自从发布了销售信息,每天微信上收到的订单不断,供不应求。”

今年37岁的张汉中以前在外帮人开货车,后来因为跑货运时间长,不安全,以及可惜村里被撂荒的土地,于2015年辞了工作,回家种地。

张汉中回来后,就在自家地里种植小拱棚蔬菜,刚开始行情好的时候两三亩地一年能收入3万元左右,但随着外地蔬菜大量进入当地市场,再加上种植的是大众蔬菜,没有特色,效益日渐低下。

后来,西固区政府引导企业和农户在当地建起了日光温室,2018年,张汉中承包了其中一座,并通过该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尝试种植该站引进的特色品种,“当年我种植了两茬总共收入6万多元,一下子就尝到了甜头。”

说起种植新品种的初衷,张汉中说,他在上网时看到外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不仅品相好,而且价钱也高,便萌生了想引进种植的想法,这个想法与西固区种子管理站“不谋而合”,“因为种子管理站有正规渠道,不用担心引进假种子,而我有种植意愿”。

今年,张汉中又承包了三座温室,全部种上了“七彩瓜”、水果番茄等特色产品,“普通小番茄卖三元钱,这个能卖到六至八元。”指着正在挂果的新品种,张汉中说,今年4座温室收入十几万元。

“张家台村有种植西瓜和蔬菜的传统,80%的村民种植西瓜和蔬菜,年产瓜菜400多万斤,人均收入可达到2万多元。”张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张晓宗介绍说,这两年来,村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引进了农业新品种,引进后交由农户种植,在种植过程中西固区农业农村局还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比如培育的特色主打产品“七彩瓜”,采用水肥一体化新技术。该技术具有省肥节水、省工省力、省时省电、增产高效的特点,与传统灌溉施肥相比,该技术能够提高水肥利用率,保证水分、养分均衡供应每棵作物,从而省水省肥,降低农药用量,使农产品更加安全。

据了解,张家台村作为西固区农业新品种主要示范种植基地,一方面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另一方面发挥农业科技服务团队的作用,并通过包装项目,来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从而提振农民通过种植特色产品增收的信心。

“每到瓜熟蒂落时节,大家都争相订购张家台村的特色西瓜。”张晓宗说,产品有特色,色美味甜,再加上产销平台一条龙的打造,如今,甜瓜也能变致富“金瓜”,菜园经济让张家台村民走上了富裕路,过上了好日子。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董永前文/图

新闻推荐

佛慈制药亮相“北丝路”牵手“南茶道”城际推介会

【本报讯】10月18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甘肃中心承办的“北丝路”牵手“南...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