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学霸”考取法学研究生 兰大这位60后将与90后成同学
王月朋 图片由兰州大学提供
两个月前,60岁的王月朋在江苏的家中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邮件——来自兰州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如今,随着国庆长假结束,报到时间的临近,他也将从柔和娟秀的江南来到雄浑壮阔的西北,成为一名兰州大学法学院2020级法律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
时逢花甲之年,他的一面被时光刻上了“老年人”的烙印,但另一面却在他的追逐和奋进中已被打磨得焕然一新。而兰大新生这个身份于他而言具有怎样独特的意义,还需要细水长流的时间给出答案。
新身份,老情怀
走到人生的下半场,这还是王月朋第一次以法学专业学生的身份介绍自己。在此之前,他早已体验过从少年到中年的酸甜苦辣。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他考入到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攻读物理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高中物理老师。期间他和一批批学生们一起成长,积累自己教学经验的同时也没有停下充实自己的步伐。
三十八年后,以学生的身份重返课堂,他摇身成为一名专攻法律硕士的新生。没有家人的陪伴和同龄的朋友,即将到来的密集的学习节奏,并没有让他感到无所适从。“我以前教过的学生都说兰州大学学习氛围很好,为学子提供了一片专注于教学科研的净土。我相信自己很快就可以融入这里,和各位年轻的同学们一起进步!”前方的挑战对于他而言,充满着未知与惊喜。
“学生——老师——学生”的身份转变,远不止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这么简单。谈及他如何兼顾教学工作和法律学习时,他笑着说自己年事已高,学校的教学任务已经比较轻松,因此可以花更多时间进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备考。他凭借自己的一腔热爱和儿子的无条件支持,在2014年毅然报考了司法考试。王月朋对自己在考场外候考的情境记忆犹新:在许多年轻人中间,他被误认为是送考的家长。走出考场时,他耳边时不时传来“天啊”、“太佩服了”类似的话——当然,其中也有负面的话语。不过王月朋认为,他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一两句话伤神。360分的司法考试及格线,才是他瞄准的目标。
第一次考试失利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第二次“战斗”。在那些平凡而又有些许枯燥的日子里,他让内心的声音减缓自己的劳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尽力坚持,莫问结果。多考一次,就是多给自己一次希望。终于,他的成绩从2014年的342分提高到2015年的381分——这让他有更加充足的底气走进法律的殿堂。随后,他一鼓作气,在退休的这一年报考了兰州大学,并与来自天南地北的“追梦人”一起“上岸”了。
每一次身份转变的背后,都隐藏着王月朋对学习不变的热忱情怀。于他而言,每一次汲取知识的营养都是一次精神上丰硕的收获,正如深秋走进金黄色果园、在一番采摘后满载而归的孩子一样。人们总说“学海无涯苦作舟”,王月朋却觉得学海无涯,“乐”也能作舟。凭借着对新知识的热爱与追求,过程的艰辛都不会是白走的路。正是这样的态度,让花甲之年的王月朋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充盈与满足,在“乐学”中体验人生百态。
新方法,老态度
谈及备考兰州大学法学硕士的过程,王月朋隐去了种种甘苦,但也毫不避讳地将自己当初遇到的困境与解决办法倾诉出来。年龄没有影响他对学习的热忱,但确实阻碍了他对知识的记忆效果。遗忘是难免的,但他依靠知识系统的精加工和多次复述,扛住了一个个单词、一条条法规的“轰炸”。儿子看到他为了能够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如此认真,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老一辈的人都在马不停蹄地提高自己,我这种年轻人又怎么能以开始太晚、时间不够为由放弃挑战呢?”
虽然这次考试通过了,他觉得还是有些许“运气”在其中帮忙。未来的日子里,他会将这份运气转化为更加坚实的底气,“以实力面对今后的每一次考量。”
不论是走上三尺讲台教授物理,还是回到书桌前学习法律,他在一次次考验和一轮轮岁月中体悟到,“成人”永远比“成才”重要百倍。面对与自己年龄相差较大的新生,他提到了“正能量”“荣誉感”等词语。尤其是在法律这一领域,良好的职业道德更是不可或缺。他希望自己和同学们都能时刻牢记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将知识的汲取与品格的提升结合起来。这也是王月朋选择与普通民众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民法领域深入学习的重要原因,他期待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为弱势群体服务,做一个“雪中送炭”的法律工作者。
王月朋知道,考取研究生只是一道新的起跑线,未来,他在兰大的日子必定与其他新生一样是辛苦而又充实的。但他相信,坚守住这份学法的初心,行有意义之事,年龄就不会是限制他前进的镣铐,而是他向未知领域开战的砝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耿睿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刘健)“2020兰州黄河越野徒步英雄会”“河口古镇喀啰川文化节”,9月26日,两场与黄河紧密联...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