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出身名校 给你带来过怎样的影响?

澎湃新闻 2020-09-23 21:11 大字

在那个懵懂无知的年纪里,你在日记里写过“我要去北大”的愿望吗?

尽管取消“985”、“211”标签的呼声此起彼伏,但这种人才选聘的“潜规则”却只增不减。无论是保研考研、出国留学还是找工作,雇主和学校往往都更愿意要名校出身的学生。

名校之争早就不是新鲜事,除了公认的985、211,还有类似清北复交、华东五校、C9联盟之说。网友笑称中国大学排第一的有两所,排第三的有五所,至于前五,则有不下十所。

有人考入重点名校不为所动,有人实现梦想心潮澎湃。在生活中,是否出身名校,还会带来许多实际考量:申请留学,求职晋升,甚至找对象,都有可能产生影响。为什么许多人有名校情结?

//本期话题//

01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考上名校

@咳咳,诶嘿:没有名校情节是不可能的。企业明码标价双一流高校(其实就是985)毕业的工作满一年给3万,其余的没有。这让好多211毕业的同事很不满,他们有些高考分数比一些中下985要高很多,但是没办法,明文规定。

设计研发工作只要211及以上,而且还看第一学历,有个同事本科是普通一本,硕士是985,结果只能去边缘岗,干不了设计。这种规定,让人怎么可能没有名校情节。

@踩在你的拖鞋上:我在兰州一985,当初坐火车一天一夜看到学校真有点傻眼,只是在我想象中,这个学校是在我未曾接近的城市光影中的。后来的校园生活,很美好,和所处哪个地方没啥关系,大家当初基本怀着同样的动力,日常交往自然没什么不适,美好的回忆也有太多。

在我感觉中,985、211确实有一定作用,但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还是隔着看不见的墙,之后工作两年多,又去考研,在北京读的,虽然我不敢说这真的有用,或许我只是希望能触碰到我所憧憬的城市吧吧。

@dashenxiaoxian:名校就是敲门砖,这是现实。就像社会更喜欢用新人一样,都很现实。

@何以引忘川:我有名校情节呀,虽然现在我的成绩不好,但这不妨碍我向往名校,勇敢追求。名校情节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人而异罢了。将目标设在山顶,也许有人会说你自不量力,有人说你好高骛远,而我只想说,生命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也没有下一世的说法,我能做的就尽力去利用这次机会,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至少我努力过,拼搏过,也不算遗憾了。

而相比那些安于现状,害怕跌倒将目标设在山腰处的人,当你真正到达山腰处时,你都不会再想去山顶看一看。人不轻狂枉少年,我就有名校情节怎么着了,趁年轻,我偏要勉强!

@rella_kiki:“名校”,这是最简单、最快速的评价人才潜在体系,是社会认同和竞争的第一道关卡,关卡内外死伤一片,这影响可是终身的。别说什么另有出路,能走上另一条奋斗之路并能真的走成出路的,须付出比高考更长时间、更残酷的精神磨练,但胜出毕竟是少数,这样能不受影响吗。

02名校标签≠个人能力

@qilin00:我是上海一211的,多年苦读,也算没辜负我妈的期望。她和别人说起我挺骄傲的,但我所处的校园环境,可没让我有那么自如,毕竟身边除了分数外其他条件都好的同学太多。我有时甚至想着不如读个很普通的,说不定能过得自如一点。

至于名校情结,似乎和外力干扰下的思维定式有不少关联,人们觉得名校加好工作好生活好像是配套的,这里面的因果逻辑非常简单甚至粗暴,可是社会真的能套这个公式吗,最近找工作那么难,想在上海扎根算是缥缈了。现实可是多重因素相互纠缠的,什么时候人们改变关于一些教育,成功上的功利看法。

@我也不知道起啥名了:中国人多多少少都有名校情结吧?但是关键是可以有这种心理,但别因此瞧不起非名校学生。全国名校有多少?那些没上名校的就不让活了?

@iiiwiii :现在的学生对待学校的态度就跟摄影爱好者对待相机的态度一样,不关心能不能拍出好片儿,只攀比谁的机器贵;不钻研专业的精益求精,只专注出身什么学校,难道考上清华北大就能高枕无忧了?不是还得学吗?要是把时间全搞对象了,你就算考上哈佛也没用!

@涂艳艳:个人有名校加持固然是好,不要名不副实就好,不管出生何种学校,要能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企业用人有名校情结也没错,用起来合不合适自己清楚。关键在符不符合用人要求,现在多半都是虚荣的用人方式,就像一定要买奢侈品开顶级跑车才能证明自己是高级成功人士一样。

新闻推荐

城关区两大积水点经受住了内涝考验

“城关区黄河大桥下和东岗西路,原来每逢下雨就积水很深,经过积水点改造工程后,路面畅通无阻,再未发生积水,这点让我们很欣慰。...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