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里 情系陇原 翰墨飘香

兰州日报 2020-09-10 03:42 大字

《祁连雨后》(与董吉泉合作)《红旗漫卷西风》(与范有信、董吉泉合作)《农林牧副渔》之三《石窟四景》之一(与董吉泉合作)《陇原秋色》四条屏之一《山河猛进》(与董吉泉合作)《天桥山写生》行草录朱德诗《雄鹰展翅》

■人物简介

刘万里(1931年-1980年),字鹏祖。

原任甘肃美术家协会理事、兰州市正宁路学校副校长、兰州市文化馆副馆长、兰州市文联常委、兰州五泉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1948年考入兰州乡村师范文艺班,遇到师范名师王世伟先生(于右任弟子)、杨溥全先生;1958年拜师曹陇丁;1960年拜师于李苦禅先生门下。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刘万里先生是甘肃书画艺术界的一面旗帜性人物,他在国画山水、花鸟、鹰、书法创作上作出了不凡贡献。

“刘万里先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甘肃省书画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堪称当时陇原艺术的一面旗帜。”国家一级美术师、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林经文的一句话,说出了甘肃省著名书画家刘万里的艺术地位,也引出了记者对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大师生平故事的探寻。

“他在山水、花鸟、书法的创作、实践中,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和杰出的才能。”林经文告诉记者:“他对李苦禅画派的继承和发扬,为西北书画传承以及后世艺术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创作异常活跃,风格日臻成熟,佳作频出,硕果累累,奠定了其‘陇上大家’的艺术地位。”

的确,在经过了40余年历史积淀之后,当代兰州乃至甘肃的美术书法创作已然呈现出一个很高的艺术层面。在百花齐放的今天,每当人们回顾历史,回顾40年前的甘肃美术状况,刘万里都是一位无法忘记的人物,而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李可染先生曾说‘造就一个大艺术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天才、勤奋、修养、长寿。’前三条万里都够了,唯有最后一条没有达到。”在林经文的这句话里,蕴含了太多的遗憾与惋惜,实际上在当年所有熟悉刘万里的人中,也几乎都有此同感。

刘万里先生1948年小学毕业,旋即考入兰州乡村师范文艺班,这是一个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资班。上学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兰州师范名师王世伟先生、杨溥全先生,这使得他在书法、绘画起始阶段得到高人指点。

1958年,由曹陇丁、韩天眷、张启亨、何世杰等创办的甘肃业余美术大学,开设国画班、西画班、素描班三科,其中国画班招收的学员中就有刘万里。而自从结识曹陇丁之后,刘万里便拜陇丁为师,而陇丁先生也是对刘万里之品格、潜质十分爱惜、欣赏,于是欣然收徒。

“刘万里拜师曹陇丁后,师法陇丁花鸟画,也受浙派花鸟的影响,重视从明清传统以及近当代吴昌硕、齐白石一派研究写意花鸟笔墨。”林经文在重温回忆中深刻解读了刘万里先生艺术特点的渊源:“后来见到了曹陇丁从浙江、上海学习期间带来的名家作品真迹及一些资料,更喜大写意一派,对潘天寿、李苦禅、郭味渠等先生的写意笔墨由衷喜欢,并对吴昌硕、齐白石进行临摹、忆写。”

他感慨地说:“万里的领悟能力在当时都属顶尖,眼力高,再加勤奋,特别是其创作极其彰显出灵动,能抒写胸中逸气。往往在激情四溢中佳作叠出,也能在笔下彰显出他的才情与追求。熟悉刘万里性格的人都知道,他性情豪爽、仗义,而有仁者之心。”

1960年,刘万里先生远赴京华,拜师于李苦禅先生门下,1961年曹陇丁先生不幸去世,从此便是刘万里得苦禅先生直接面授。

“刘万里先生天性敦厚,胸襟豁达,人品高格,治学勤奋,深的苦禅师父之妙谛。”西北民族大学副研究馆员、历史学硕士崔星对中国传统山水、近现代西北地方史都颇有研究,他评价说:“花鸟写意传承大师风范,更将所学融入山水创作,其笔墨厚重,画外有画,以意为之。这种继承与发扬难能可贵,如其师亦‘有创造之心手’。”

“当年,对刘万里由千里之外西北边陲赶来上门拜师求学的精神,李苦禅先生也是十分赞赏,二人冀鲁官话对兰银金城腔,交流虽然徐徐,却可谓惺惺相惜,谈论风生。”崔星告诉记者:“而刘万里也是被大师平易近人的品格和深厚的学养彻底折服,当即表明了拜师的决心和诚意。李苦禅法眼独具,卓识慧根,欣赏刘万里的品格和才气,痛快的收下了这位而立之年的西北弟子,并允许他今后入室求教。”

从此,刘万里受益巨丰,不但时常通书信来往,凡有外出机会便赴北京探望师父,亲闻教诲。

1972年,刘万里被兰州市文化局人才引进,后又调入市文联负责美协工作,得以潜心研究艺术,专心从事绘画创作。同年,刘万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决意以一技之长讴歌时代新貌,辛勤创作,回报党和人民的期望。

“在刘万里艺术生涯中,我认为花鸟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山水,书法排第三。”林经文认为:“在兰州很多艺术界同仁或收藏家认为,刘万里先生是山水画家,应排在第一位。其实,他最成熟的艺术境界是站在当下的视野来观察与研究,花鸟画最能代表刘万里先生的笔墨高度,其用笔泼辣、墨色多变、气质高华、造型壮美、胆略过人,都具有很高的造诣。甚至于,拿到今天来看依然使人感动。”

七十年代中后期,刘万里在省文联组织的创作组里主要画山水。他和董吉泉、周嘉福等人一起深入基层考察体验,留下了大量山水写生画稿,创作出一批反映新时代面貌的国画精品,在省内和全国性展览上迅速崭露头角。其中,作品《石窟四景》、《农林牧副渔》五条屏等在诸多报刊杂志都有发表介绍,在省内外都享有了盛名。

“回头来看,从七十年代中后期这七、八年的时间段,万里先生在花鸟画上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也下了大力气。”林经文评价说:“在他众多的花鸟题材中,无论是梅花、荷花、松、竹、鹰、鹌鹑鸟、八哥、尕拉鸡等,其实最为出色的是鹰,也逐步形成了他个人的风格。即与古人合、又与古人离,结合自己的性格形成。他画的鹰有笔有墨,在师承中逐渐突破,放在当下观察也不落后。”

他说:“刘万里画鹰先从临摹苦禅开始,掌握了苦禅画鹰的步骤和笔墨手法,并师法古人,兼取齐派特点,又对八大山人画鹰的笔墨顺序细心揣摩,兼取众长,应该说万里先生的笔墨悟性非常高。而且,尤为可贵的一点是,他越到晚年及生命的最后时段,越画越好。成熟早,气象高,笔墨领悟和自己的面貌也在此时形成。”

虽然鹰是刘万里接近生命结束的六、七年时间里,锐意攻克并取得成就的代表性品牌。但是,在刘万里一生的创作实践中,他还涉猎八哥、鹌鹑鸟、鸡、鸭等种类,其中尤其擅长八哥、竹鸡一类。这些作品具有高原生机,边塞野趣,是他早期比较成熟的创作。

“除了鹰和鸟是万里先生日渐丰富的见笔见墨的杰作外,他的花卉也在七十年代后期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梅花、荷花、竹子、牡丹、兰草也经常性出现于独副创作或为主题配景。”林经文告诉记者:“万里先生在苦禅门下近二十年的学习,其实是继承了八大山人、齐白石写意花鸟的这一派,但他直接是吸收苦禅笔墨,比如梅花、竹子、荷花,这是苦禅经常出现的题材。”

李苦禅先生有一句名言:“书之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他平生也习书多于习画,主张以书入画,主张笔墨的金石气味,故而这些先师的主张对刘万里都有很大的启发,也令刘万里的作品线条更加耐看,经得住审美。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领会此中奥妙却实属不易。”刘万里之子刘德军如今也是闻名省内外的画家,现为兰州画院专职画家。他告诉记者:“父亲山水画的创作灵感,皆来自于他的实地写生和体验生活中,他写黄河、石窟、荒原、峡谷、雪山等甘肃的名胜古迹,登六盘山体验当年红军万里征程,坚持不懈的探求发掘创作素材。”

他感慨地说:“父亲一生性情豪爽,好交友,常与韩不言、董吉泉众画家切磋技艺,与长安画派赵望云、石鲁以及黄胄交往密切,探讨研学,吸取现代山水创新理念。他在创作中极重构思立意,追求时代精神,以‘山水新、意境新、技法新’的艺术理念,创作出许多有地域特点的作品,艺术地再现了西部山水的神韵。”

刘万里自小便喜爱书法,在家乡因纸张的缺少,他常在地间田边用木棍默写练习字的结构。考入兰州师范以后,得到名师王世伟先生的亲教,勤摹古今“二王、怀素、郑文公”等名人碑贴。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还拜访于右任先生,请教学习草书的技法、特点,分析研究于氏书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甘肃书法家张邦彦、王维德、赵正等先生交流切搓书法技艺。

“父亲常说,‘作画何以求书法?其一画作雅,雅为国画之要;其二练书法可增强腕力,更使魄力雄浑、气势豪壮;其三能洗去凡俗犷野之气息,提高人的修养、品格;书法用笔对国画起到了造型能力的提升,使笔力雄健、浑厚古朴、气韵生动,作品方可有品质、格调、笔意。’这正是中国现代写意花鸟独有的特色,也是父亲重视修练书法的意义。”刘德军由衷地回忆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祸福于旦夕之间。”崔星感慨地说:“1980年,正当刘万里先生德艺有成之时,却因病早逝,实为甘肃艺术界之大憾。先生虽音容不再,但一代丹青大家的高尚师德被众人缅怀至今,其书其画也是被后学研读瞻仰。桃李遍神州,衣钵有承继,故风骨长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新闻推荐

兰州市发放6400万元消费券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马如娟)9月9日,记者从兰州市商务局获悉,在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期间,兰州市将有针对性...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