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看得见 小康在敲门 焦家湾社区里的“小康”镜头
优美的小区环境策划刘立山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小康生活代表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生活环境的舒适,是物质生活的丰富,更是精神生活的满足。
在焦家湾社区,整洁的环境、舒适的小区、居民满足的笑容一一映入记者眼帘,阳光下,“小康生活”照亮了每一张脸庞,照进了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里。在社区的活动室、在居民活动广场、在小区茂盛的花园旁,记者看到了这里的风貌,听到了居民的讲述,感受到了这些年来这里的变化。
居民幸福感舒适感不断提升
在小区的活动广场,记者遇到了正在锻炼的韩玉生。今年70岁的居民韩玉生在小区成立之初就在这里居住了,可谓是小区“元老级”的人物。韩玉生告诉记者,小区的环境、绿化这些年来在不断提升,物质生活也不断提高,水、电、暖、气,这些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我现在退休了,每天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在小区里遛弯,看看现在的小区,再想想这些年的变化,真的高兴!”韩玉生如是说。
焦家湾社区党委书记张忠祥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居民群众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社区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城乡示范社区、省级交通安全示范单位、市级党建标准化社区、市级文明社区、五好社区党支部、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小小“心愿墙”承载居民希望
在焦家湾社区的办公区,记者留意到,有一面被简单装饰的墙壁,上面用黄底绿字标着“小小心愿墙”,墙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愿望,焦家湾社区副主任石营林告诉记者,这面墙是针对社区内40多户低保户设立的,“对于他们的困难和愿望,我们进行了征集与梳理,然后与有能力提供帮助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对接,帮助低保户实现心愿。”石营林告诉记者,从设立心愿墙到现在,40多户低保户的近两百个愿望已经被实现。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内居民,焦家湾社区采取“五到家”服务:文化服务到家,成立了社区舞蹈队、晨练队、书法协会等文化体育队伍,定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困服务到家,动员辖区单位、志愿者队伍参与帮困扶贫,开展献爱心活动;治安服务到家,建立了防范、治保、民调“三位一体”网络,形成了“院门有人坐岗、门栋有人关照、纠纷有人调解、失足有人帮教”的局面;医疗服务到家,联合医疗机构对社区困难患者送医送药;卫生服务到家,建立了社区单位、城市协管员“责任制”,基本杜绝了居民乱丢乱吐、乱堆乱
“市民学校”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下午放学时间,社区办公区内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的“道德讲堂”、“传统文化课堂”、“公益课堂”等课程和活动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听课。
在社区开展的未成年人“古词今唱”经典诵读活动中,精选了4首经典原词出镜的古诗词以及3首原词扩展改编的诗词,同学们从歌手的唱念之间一起感受了古人的悲欢离合。古词今唱,带着古人的情感和今人的理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让经典咏传,让文明延续。
不仅如此,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社区还和相关人员共同组织了多场活动,让居民体验了传统文化和民俗的魅力。
与邻相亲创建互助网络
“我们稳步提升新形势下社区群众幸福和谐满意度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街居主导、资源整合,邻里同心、携手互助、共建和谐’的工作体系,营造出‘邻里零距离、和谐焦家湾’的良好局面。”在如何打造和谐邻里关系方面,焦家湾社区副主任杨惠媛如是说。
据介绍,社区创建了“敬老爱老互助网”,逐步完善社区互助服务体系,扩大社区互助服务覆盖面,切实做到为民办实事。大力开展“敬老、助老、共建温馨家园”活动,举办老年人趣味运动会、棋牌、书画等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积极协同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为辖区的老年人进行义诊;为社区特困老人、残疾老人、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购物、读报等服务。
同时还创建了“无偿奉献互助网”。积极组建互助服务队伍,成立学雷锋、网络文明、畅交通等志愿者为主的无偿奉献队伍15支,为居民提供文体活动、治安民调、卫生服务、养老托幼等服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蒋凌文/图
新闻推荐
魏永乾(左一)“神五、神六飞船上用的电线有我们的产品,给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做过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电缆。我们研发的隔离性防火...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