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天“冲出地平线” 记兰州市第十一中学旧教学楼拆除重建项目

兰州日报 2020-08-25 03:15 大字

资料图片

225天,要建成一栋2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不管在谁眼里恐怕都是难以实现的。年初,兰州市第十一中学教学楼拆除重建项目启动,很多家长都抱着至少外面过渡一年的心态等待新楼的建成。然而,“225天”成为载入史册的“兰州速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和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在8月20日,工程如期完成。学子们将很快回到全新的教学楼学习。

前期

体量虽然不大关注度极高

据项目建设管理团队负责人介绍,兰州市第十一中学旧教学楼拆除重建项目是一项体量并不大,一共是22000平方米,总投资9495万,但是关注度很高的民生项目,列为市政府的重大项目。按照正常情况,这样一个项目大约需要485天。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这个项目只用了225天就完成了全部工程,完成了挑战不可能。这其中,前期手续只用了85天,施工140天。在十一中旧教学楼被鉴定为D级危房后,政府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疏散师生,并在三天内完成了搬迁工作,将师生有序安置在过渡学校。但是,广大师生迫切返回校园的需求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2020年元旦刚过完,6日,项目正式启动。

85天完成前期手续办理

这位负责人表示,所有的时间都是按照工程竣工,9月开学再往前提前10天进行倒推计算。3月31日必须要下发施工中标通知书,那么前期的行政审批时间就变得非常紧迫。在85天的前期手续办理中,行政审批的有效时间是58天。这期间,从1月8日开始到2月20日结束,43天的时间中,进行了项目的可研、勘查、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同步完成了8个专项评价,分别是:能评、交评、环评、安评、稳评、地震评价、水土保持评价、地质灾害评价。随后,15天完成了施工设计和审查。从3月6日开始,发施工招标21天,评标1天,社会公示3天,办结1天。

用“四抓”挑战不可能

据了解,项目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全靠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首先抓项目前期谋划,1月6日项目正式启动之后,市政府连夜召集建筑地基、结构、造价、设计、管理、安全、质量等相关方面的专家,对项目建设进行谋划研究,以最严格的时间管控和最优化的工艺流程,依次将项目实施分解成前期手续、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室外工程、教学设备安装等30余道工序,从工期安排、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安全把控、赶工措施等7个方面,逐一进行了点对点的科学排布,把时间精确到每一天。开工之前,项目管理团队与施工、监理、设计单位一起对照施工图纸,再次对工序工期反复研究论证,对工艺流程不断优化调整,最终将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分别锁定在4月1日和8月20日。

第二,政府全力抓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所有的手续必须3月31日前办完,如果一拖就无法保证8月20日峻工。审批工作引入了项目建设团队化管理模式,流程不减,流速加快。实现:提前介入,集体会商,容切受理,并联审批。按照3月31日审批结束,每天的审批排清楚,所有资料提前准备好,有问题时间不能动,拿出方案。一般情况,第一个环节审批结束才能到第二个环节。这次采用非前置条件的审批,第二环节等第一个环节,第三个环节等第二个环节。

第三,施工队伍的选择,按照体量计算三级资质以上的企业就可以参与。但是,为了保证工期,市政府提高门槛,要求二级资质的企业。非常希望央企来干这个项目,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特级资质。140天不是谁都能干出来的,央企有责任有担当。最后资格一审的时候一共有19家企业,央企5家,国企11家,民企3家。

第四,就是抓项目施工组织,一周一次调度会,不管什么问题都有政府出面。哈东岳是中建八局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他介绍说,十一中的工地是一个弹丸之地,施工难度极大,有了政府的鼎力支持,施工过程中他把管理队伍下沉,开展服务式项目管理,帮助工人提前解决问题。

施工

“跑步进场”抓紧施工

据介绍,项目前期手续办结以后,4月1日,正式开始施工。哈东岳清晰的记得,3月26日中午,公司领导给远在青海项目部的他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原话是:“现在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收拾行李,今天下午6时前必须赶到兰州市第十一中,至于什么安排,不许问。”就这样,哈东岳一头雾水赶到兰州。4月1日,他带领着团队“跑步”进场。招投标的时候,他很清楚,有时甲方安排的工期都会短一点,最后还可以商量。但是,开工前几个会议开完,他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8月20日交工,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要么“干死”在这个项目上,要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AB两个选项,他只能选B。哈东岳告诉记者,跑步进场后,他们5天完成项目临建建设、场区地面破除及道路硬化、垃圾清理,场内亮化;4天完成37根支护桩和15口降水井施工;7天完成25000m3土方开挖及3600m锚杆和2100㎡喷护施工;4天完成3779.9㎡垫层、防水施工;6天完成3551㎡筏板施工;8天完成3383.5㎡(含1977.28㎡人防)地下一层结构施工;6天完成1671.4㎡隔震层(含49套隔震支座)结构施工;6天完成3551㎡筏板施工。这期间,人不够就上人,机械一套不够就上两套。按照施工的惯例,这个体量的工程一般就上一个塔吊,但是,为了赶工期,他们上了两台塔吊。

据悉,4月1日举行开工典礼后立刻进入施工状态,4月1日到5月22日完成了正负零,地下3400平方米,5月23日至6月24日,32天完成地上的12600平方米,6月25日至8月20日,二次结构施工和景观绿化。

施工难度极大

据悉,这个项目施工难度极大,首先遇到疫情的影响,设计院都不上班,设计的时间有所影响。评审中心也不能开会,招标工作也不能开标。另外,十一中占地面积狭小,只有11000平米。第三就是施工条件差,学校地处市中心,材料运送交通问题是大问题。哈东岳告诉记者,由于场地的问题,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工作效率。用他的话说,从4月1日开始,每一个工人和管理人员每天休息不到5小时。工地24小时运转绝不停工,每一项工作都精确到分钟计算。塔吊司机两班倒,其他岗位一个干一个看,出现问题马上补上。

突破三个瓶颈

在项目实施中,突破了三个瓶颈。第一个是招标瓶颈,前期有三个基础工作,分别是可研、勘测、设计。按照工期计划,3月6日前必须完成施工图设计发布施工招标公告。根据国家2018年6月1日起实施的《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如果本项目可研、勘察、设计等三项服务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就必须公开招标,按照顺序三项总用时需要63天。从理论上计算,只要走公开招标程序,无论采取什么措施,3月6日前都无法完成施工图设计,这也就意味着3月6日若不能按时发布施工招标公告,3月31日就不可能办结施工中标手续,4月1日也就无法开工,后续工期将全部延迟。要想化解这道瓶颈,唯一的办法就是压减费用,保证三项费用单项合同估算价控制在招标限额100万元以下。为此,项目管理团队及时登门与甘肃建筑设计院、甘肃水电勘察设计院磋商,最终将可研、勘察、设计三项服务费单项合同估算价全部控制在了100万元以内。这样一来,项目可研、勘察、设计就由公开招标转化为比选后直接委托,为项目建设赢得了最为宝贵的63天时间。

第二个就是突破设计瓶颈,一个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正常120天,实际用了60天,其中初步设计45天,施工图15天。初步设计中的设计评审批复,施工图设计有设计和审查两个环节。春节以后疫情影响,设计院不上班,最后全部靠电话协调。在算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时候,画一张传一张,确保了3月6日发布招标通知。

第三个就是突破工期的瓶颈,疫情影响工人进不来。但是,施工单位积极克服困难,做有担当的企业,调动全国资源向十一中项目部集中。另外,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工期。他们把所有混凝土的标号全部提高一个标号,产生了16万的额外费用,对此,中建八局明确表示自行解决。提高标号以后,加速了拆膜时间,节约了工期。抗震垫一般都是预埋。对于工期的需要,这次提前把抗震垫提前做好,现浇变安装。再就是各个部门的协调安排。市直部门、街道社区全力以赴。办证的时候是证等人,交警部门给施工方开出了24小时特别通行证。

疫情

包下整栋饭店确保疫情防控到位

项目推进过程中,疫情防控成为实现工期的一项难点。首先是工人的组织,在复工复产的措施下,中建八局选用成熟的劳务队,他们派出专用大巴车,从四川、云南、兰州把工人接到项目地。因为是疫情防控期间,所以每一位工人都要持有健康码方可成行。到达兰州后,中建八局不惜成本,把最近的交通饭店整栋楼都包下来。为了保证工人的休息质量,他们将原有的8人间变成4人间,并设立了隔离区和住宿区,凡到达项目地的工人全部做核酸检测,并且保证每日三次消杀。

由于工地属于人员密集性活动,项目部实行劳务实名制,由项目人力资源部门对每一位工人的个人信息进行录入,每天测体温,刷脸或者身份证进场,确保不是工地的工人进不了场,同时,项目部也实行每两个小时的消杀。为了规范工人的行踪轨迹,项目部对每一位工人实行三点一线管理:工地——吃饭——住宿,保证不接触到无关人员。

隔震层的施工关系到工程施工冲出正负零,然而,国内中大型隔震支架的生产厂家都在武汉,为了缩短工期确保质量,他们选择了兰州本地一家企业加工隔震支架。但是,设施完工了要进行隔震实验,全国仅有两家隔震实验室,分别在武汉和北京。当时,武汉还在封城,北京也不能随便进入。对此,项目部立刻研究出了一套方案,由中建八局武汉当地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应,兰州派出车辆拉着隔震支架火速前往武汉。兰州司机到达后被立刻隔离,武汉当地工作人员接过接力棒跑完实验室的所有手续,并开车迅速返回兰州,兰州项目部派出司机在兰州入口等候,车辆已进入兰州,司机被隔离,兰州司机接过车钥匙将设施拉回项目部进行安装。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亚斐文/图

新闻推荐

致2020年转业军人的一封信

尊敬的转业军人:你们好!首先,我们对你们选择转业到兰州市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也衷心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回望军旅...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