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塔的院子

甘肃日报 2020-07-13 05:16 大字

习习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精魂。

人们将一样样与城市相牵连的历史遗骨,庄重地摆放在屋子里,摆放在玻璃柜中,摆放在人们面前。那些遗骨已消失了它最初的意义,动物成了研究与它相关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的标本;器具不再实用,只作为串连时间运行的证物……

兰州市博物馆里盛放了巨大的时间——人们无法具体感知的时间。时间被有序地摆放在屋子里,从入口至出口,然后,到院子里被阳光晒亮的白塔上。

最远古的证物是一个鹿头。这种热爱在繁茂的森林里灵巧奔跑、以树叶为食的漂亮兽类,头顶植物一样错综的角,它的出土,证明最早的兰州是一个温暖湿润、森林茂密的地方。最早的时间距离今天有多久远呢?时间看上去越远越大,一直会大到虚空里。

为兰州久远的往昔增添华美色彩的还有大量彩陶。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一条北中国古代彩陶的发展线索,在兰州均有迹可循。相对而言,陶器器型变化细微,但陶器上纹饰的演变令人遐想。

大批稚拙的鱼纹,证明兰州最早有过渔猎,然后出现了水纹——鱼形的三角线条开始委婉成河上的波浪。黄河自古穿过兰州,岸边很早就发展起了农业,器物的肚腹渐渐变大,小口的陶器装水,大口的陶器装谷物,水与谷物对先民而言缺一不可。农业与狩猎需要更多的人群居,器物上出现了变形的蛙纹——先民象征主义的蛙纹,夸张的线条,期望人类也有和蛙类一样生机盎然的后代。接着,线纹首尾相连,结构成了饱满的圆,月亮和太阳一样神秘的圆,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然后是漩涡,五花八门的漩涡纹,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像一个个绕不出的谜团。

玻璃柜里那个素朴的鬲,是陶器时代式微的证物,它完成了陶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过渡。为了使鬲牢固耐烧,人们在陶土里加了砂和闪着碎光的云母,云母闪闪烁烁,到今天依然清晰可辨。在兰州周边很多小城的博物馆,我都看到了鬲,素朴的鬲,最醒目的是它三个饱胀的乳袋,饱满的乳袋,三足鼎立,下面升起温暖的火,乳袋里煮着丰收的食粮。温暖的鬲,飘散着母系时代的柔软。

文物以它的缄默不语开发着人们丰富的想象,上千万年的时光静静地依附在它们身上。

玻璃柜里开始出现我们熟悉的器物,器物上有了触手可摸的时间。那些出土于墓穴的上了彩釉的陶,洋溢着暖烘烘的世俗气息:被驯化成家畜的狗、羊、猪,小盆子做的池塘,里面嬉戏着鱼、鹅、鸭。还有陶灯,一幢精致的陶楼——大约是武将的住处,楼角还有站岗的士兵,正眺望远方,威风凛凛。

走出博物馆,仿佛走出了幽暗的时间隧道。外面阳光亮得刺眼,仿佛另一个世界。然后,人们把目光落到了站在院子里的塔上。

塔有十二级,很奇特。到今天,还是没人搞清它缘何是罕见的十二级。

塔独独站在院子里,抑或是为了显出它的珍奇和高,人们有意盖低了四围的房子。在熙攘的街市上,越过琉璃瓦的飞檐,一眼就能看见那个老旧而结实的塔,人们就知道这个院里是存着时间的。

朴质的砖塔,很素净。正吻合了它原先所在的寺名:白衣寺。寺始建于近四百年前。因了寺名,塔又叫白衣寺塔。寺里最早有一尊白衣菩萨像。这个寺院是兰州一位藩王为求子而建。塔因而又被充满期待地叫成多子塔。藩王富贵,奇怪的是过去的富贵人家总是人丁稀落。十二级塔,每层每面开佛龛三个,各塑佛像1尊;每层三个角,各角挂风铃1个。96尊佛、96个风铃。塔身上,遍布精致的细节。

兰州在西北边地,藩王曾上书大都,细表兰州狂风的酷烈。无需狂风,风轻轻一动,96个风铃,叮叮当当,乱成一片,脆而喧闹。现今,一个风铃都没了,一尊佛像也没了,塔成了一个喑哑的塔、一个缺了佛的塔。塔终究不说话,就像这个院落,时间永远静默不语,喧嚷的是来往的人们。

风远了,留下一塔叮叮当当的回音。

把塔建于城的中心,不就为着俗人的亲近?

塔几百年巍然屹立,成了古老兰州的一个醒目标识。类似的星星点点的历史遗迹,笔断意连地勾勒着兰州的历史。那些一心想向时间深处张望的人会发现,这里是一个让人遐想万端、安静思索的地方。

阳光把塔身晒得温暖而安静。有着近四百年历史的塔在兰州如此鲜见、保存又如此完好,以它为中心,修建起兰州的历史博物馆似乎再确切不过了。

新闻推荐

网络直播如何“带旺”夜市烟火

牛奶醪糟是兰州地方名吃,在兰州最大的夜市——正宁路夜市,“阿丹牛奶醪糟”曾是食客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名食。但是,如今...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