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修琼:做疫情下的有心人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
葛修琼,兰州市城关区爱心驿站公益协会会长、团支部书记,“兰州好人”称号获得者。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她冲在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铮铮誓言。
城关区爱心驿站是兰州市的一家民间组织,爱如链条,将素不相识的志愿者紧紧联结在一起,发挥着各自的力量。12年来,葛修琼带领爱心驿站默默无闻地为人民热心服务。
据葛修琼回忆,今年大年初二,原本回四川老家过年的她,只在老家停留了5天,便义无反顾地提前回到兰州,组织团队参与防疫志愿服务。
当时,她临危受命,负责全省社区防控志愿服务队的管理服务协调工作。短短三四天时间,志愿服务队收到了全省4088名社区志愿者的报名申请。根据省防疫总队的不跨区域志愿原则,志愿者要就近安排到所在辖区内开展工作,葛修琼马上安排优选出来的1528名来自张掖民乐、天水秦州、宁夏银川等市州及兰州市21个社区的志愿者协调对接社区工作。
做好了划区域安排部署,还要时时查看每个区域的落实效果,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为了把每件事都落实好,她就在每个区域边上做标记,城关区的打横线,安宁区的波浪线,其他市州的打圈圈注明。她每天要接近百个电话的咨询,怕有遗忘遗漏,她每个电话都要一一记录好,第二天再查看落实情况。
32天,她写了一百多页工作日志,组织1726人次开展卡点、社区摸排、消杀、物资协调志愿服务,出车182车次,献血2400CC,募集各类物资417285.5元,消杀523900平方米。
葛修琼告诉记者,防疫志愿服务,首先要保障志愿者的安全。为此,在安排部署好志愿服务的同时,她还得部署团队其他负责人购买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1月30日,在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白银路街道提出需要志愿者协助开展工作,为保证当天参加志愿服务的10人的安全,她安排协会物资组拿出团队的10套防护服、10个护目镜给志愿者穿戴上,同时多次和社区联系人交代做好口罩、手套、方便面、矿泉水、4个小时测量体温等关爱志愿者后勤工作。
1月31日,得知飞天家园B区、C区消杀物资紧缺,她和协会理事会商议后又拉上协会物资2桶84消毒液、5套防护服、5副护目镜捐助给了两个小区,并安排志愿者配合卡口志愿服务。像这样求助的地方还有很多,为了防控她都尽力去帮助。在防疫物资购买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她一边安排协会物资协调组购买物资,一边和爱人奔波在联系购买发放防疫物资的路上,没有休息过一天。
葛修琼说,令她最难忘的是2月3日。她参与社区卡口服务和消杀,当晚出现了手痒、喉咙痛症状,以为是消毒液过敏,没当回事。结果第二天发低烧、喉咙痛、拉肚子,症状有点类似这个传染力强的病,她担心出去做好事变坏事,于是在家自我隔离,吃各种感冒药,每天监测体温。
在家隔离的这段时间,她依然耐心安排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每天围着2部手机、1台电脑工作。她的电脑几乎18小时开着,手机更是24小时不关机。偶尔有志愿者急需防疫物资,她便全副武装,将帽子、手套、口罩消完毒后,给大家拿物资。
2月17日,隔离14天后,她确定自己普通感冒已痊愈。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抗疫活动中,她毅然剪掉了自己留了14年的长发。
2月19日,一位多年好友联系她,提出要捐6吨苹果。给防疫总队汇报后,她亲自送苹果去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兰大一院、兰大二院及七里河交警大队、城关交警大队,并一箱一箱负责搬进去。
在这个特殊时期,一般人都不愿意去医院。那天又正赶上甘肃省第六批出征武汉医护人员出发,医院工会工作人员都去送行了,她在医院后院等了两个多小时,完成当天运送交接工作已是傍晚6点了,这一整天,她只是早上出门时喝了一杯牛奶。
对她每天早出晚归赶不上饭点,母亲也是很无奈,做好的饭菜总是凉了热,热了又凉。每次吃饭女儿都要喊她好几遍,说是马上就好,但总有干不完的事情,总是停不下来。为了不耽误家人吃饭,有时候干完工作她干脆就随便吃个方便面。
尽管很累很辛苦,但她时刻不忘给协会各部门的人员打气。她向各级领导汇报志愿者的辛苦,得到领导们的认同后,又去慰问连续多日坚守在社区卡口的志愿者,给他们带去水果、热乎乎的包子、消毒湿巾等物资。她嘱咐志愿者保护好自己,将危险而又繁忙的工作一点点地做好,在防控疫情工作中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份心安。
她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上进的青年。在生死关头,她不能照顾年老双亲和膝下四岁小女,不顾危险奔跑在抗疫战线上。再微小的善意也有温暖他人的力量,在疫情面前,她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守着每一份希望。
葛修琼就这样时刻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舍小我、顾大家,无私无畏,任劳任怨。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彰显青年的责任担当,为防疫控疫工作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新闻推荐
近日,根据市委组织部相关文件要求,市社会组织党委迅速制定“三个聚焦”工作方案,精准发力,定向施策,全面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