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不吐算我们输! 核心期刊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论文被撤、主编引咎辞职

济南时报 2020-01-13 14:01 大字

作者专门制作了“和谐统一的天人之际图”来形容导师与师娘和谐的完美关系

近日,一篇7年前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意外引发舆论关注——热议的焦点在于,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这篇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以下简称《理论与实践(I)》)的论文作者为徐中民,时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员,而其文中提到的“导师”则是《冰川冻土》的主编程国栋。

文中大谈“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作者在文中多次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作者认为“求道和寻美是一致的,如果你能找到大道,也就寻到了大美”。那么,如何寻美和求道呢?说到这里,作者就将目光移到了自己的导师和师娘身上,发现“他们是一盏醒悟明灯,照亮着我们的人生路。”

以下为论文部分内容节选:

导师倡行长空挥彩笔,他的精神就像时空一样玄妙而永恒,将我们带上了这人生真正的舞台,望着以大为重要特征的导师,宛如一座连绵的青山,在我面前巍巍耸立直入云霄,导师凭高俯视世界,静观世间一切事物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高贵的单纯、肃穆的伟大,如果这都不心生崇高感,那就只能归入麻木,缺乏悟性的行列。

在说完了“导师的崇高感”,作者开始把赞美的重心放在”师娘的优美感“上。

“师娘美,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当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宛如丁香花开随风飘,优美感四溢,师娘现在尽管年龄已大,但风韵依然高绝,形象更显雍容华贵。”文中还提取了师娘生活中的二三事:女子无才便是德、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见利思大义。

在最后,作者恐怕觉得这三五万字还不足以表达自己对导师、师娘的高山仰止之情,又用自己的“有限才华”为导师、师娘作了名为《闲想鹤仪形》的长诗一首,小编在此摘抄一两句,以飨读者:

导师上海人,国栋之名实。手持倚天剑,学海驾云涛。移山造海画,天工清新诗。师娘慈溪女,容德美如玉。守着芙蓉剑,厨房舞翩跹。锅碗瓢盆曲,春水绕溪歌。上海来兰州,修身在寒旱;眨眼五十年,才美始外现。双剑昭日月,正气壮山河。舒之济众人,卷之善一身。小可以明大,小家可喻邦。诗歌和谐家,理堪当榜样。

论文被撤,主编引咎辞职

1月12日,《冰川冻土》编辑部回应称:对相关论文下架,郑重致歉。

稍早时,《冰川冻土》的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已注意到相关事情,将在官网和官微发布声明,并会对徐中民在《冰川冻土》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理论与实践(I)》和《理论与实践(II)》进行撤稿处理。

《冰川冻土》工作人员表示,对徐中民在《冰川冻土》发表的其他文章,也会再逐一进行审核处理。据了解,《冰川冻土》由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

据澎湃新闻,1月12日,程国栋表示:徐中民在《冰川冻土》上发表的这两篇文章与《冰川冻土》的学术定位不符。《冰川冻土》期刊已在期刊的微信公号和交流群中发布了撤稿声明,并正在研究进一步的善后工作。

“我2011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对期刊的关心很少。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我事先一无所知,但作为主编事后没做任何处理,应负重要责任。我已正式向领导申请引咎辞职,辞去主编的职务,并对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诚恳地向广大读者道歉!”程国栋进一步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徐中民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导,是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第一名从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硕士生,硕士方向为寒区经济。曾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小组骨干成员的徐中民,其研究论文在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名列地理学科口论文被引频次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内文均提到,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

新京报此后联系论文作者徐中民,对于外界关于其通过论文,向导师“拍马屁”的说法,晚间徐中民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自己“不只是自然表达,有更深层的含义”,并向记者推荐一篇相关论文作为参考。

(综合澎湃新闻、新华社、新京报等)

[热评]

核心期刊30个版皆是“马屁文章”实为学术之耻

令无数研究生求上不得的核心期刊,竟用了30多个版面来发一篇马屁文章,实在让人失望至极。

一夜之间,一篇2013年发表在学术期刊《冰川冻土》上的论文风靡网络。这篇文章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洋洋洒洒数万字,占据了期刊的30多页。互联网不会埋没“天才”,这篇文章隐匿7年后,被人挖掘出来,横空出世、一鸣惊人,被誉为2020年第一篇神论文。

看这标题,你可能会想,这题目挺正经的啊。要说是“神论文”,无非就是复制粘贴、抄抄写写;不然就是水平太差、贻笑大方。你太天真了,这篇文章重新定义了“奇葩论文”,其宗旨立意、谋篇布局、一字一句,无不让人拍案叫绝。

导语部分首先探讨了美和道的问题,然后以导师和师娘的事例为例,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带普适性的人的发展之路。是的,这篇试图建立“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文章,其理论和实践基础完全来自于对“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感悟和体认。它的创新性,体现在冲破了世人对学术期刊的固有偏见,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在“拍导师马屁”过程中,生发出一种学术理论。

文章尤其真诚而深入地研究了“导师的崇高感”,其间内容,别说是朝夕相处的师生,连读者看了都不免心生憧憬。哪里是导师,分明是天师下凡、普渡众生。其溜须拍马的深度和高度,和珅看了恐怕都要自愧不如。

而在“师娘的优美感”部分中,则尽是夸赞“师娘美,尽管现在年龄已大,但风韵依然高绝,形象更显雍容华贵。”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个世界本参差多态,出现这样一篇马屁文章,本不足为奇。更何况,或许这真的是作者本人发自肺腑的“心里话”。但这篇“雄文”出现在一个正规的学术期刊之内,这一期刊还属于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令无数研究生求上不得的核心期刊,竟用了30多个版面来发一篇马屁文章,实在让人失望。

更令人生疑的是,作者单位就是该期刊的主管单位,而文章的男主角——那个令人高山仰止的导师就是这本期刊的主编。这是怎样一种架构呢?自己学生写了一篇吹捧自己的马屁文,刊发在自己主管的杂志上——也不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如今,这样一篇文章在知网上被查阅、被“引用”、被网友群嘲,不啻为学术之耻,相关方面显然不能埋起头来做鸵鸟,而应该启动调查,对文章的审核、刊发过程进行回溯。

翟天临事件之后,教育部屡次强调对学术不端“零容忍”,如果说抄袭是最表层的“不端”,那么这种披着学术外套、占用学术资源搞导师崇拜的现象,恐怕是更深层次的“不端”。

倘若这样一篇极尽谄媚地描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文章,能够继续作为核心期刊标准而存在,那么对那些为了发表论文而焦虑、脱发的研究生来说,简直是个黑色幽默。(据新京报)

新闻推荐

兰州市举办迎新春第八届职工“互助保障杯”乒球赛

1月11日下午由兰州市总工会主办、来自全市32家单位62支团队、300多人参加的兰州市迎新春第八届职工“互助保障杯”乒乓球...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