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入味蕾的乡愁

江淮晨报 2019-12-15 07:03 大字

一碗面,是永远也回不去的乡愁。

小时候吃面不那么容易,做菜才放一小勺油,那么大的一个大铁锅还挂着锈呢,油花哪还能浸润到菜里,土豆白菜寡淡成水。时刻。饭要在泥火炉上热,火炉呼呼地抽,有劲,热气往上涌,香气就已经弥漫整个房间,思绪便跑到缕缕饭香里。火炉热,时不时得倒腾一下。有时煎鸡蛋火太大,鸡蛋还没糊,底部倒成了硬嘎巴,煎出来的鸡蛋金黄金黄的,脆脆的,带着咸味,特好吃。

我那时吃不饱饭,到了上午十点就饥肠咕噜,下午四点肚子又一轮叫苦不迭。我考到兰州念中专体检才118斤,饥饿要忍受到晚上八点才能吃上晚饭。吃过饭哪里还允许你点灯熬油,那可是钱呀,一拉灯绳睡觉了。下午放学饥饿难忍,我偶尔用大锅烧开水,把大饼子泡在大瓷碗里,偷偷放一勺糖,搅成糊糊,喝下去,丝丝的甜。

小学六年级我做了个手术,在城里住了很长时间的医院,出院时是和父亲一起走出医院的,走到公汽站点,那是一个长长的坡道,小碎步走了半个多小时,那时也没车,也没钱。现在我经常开车拉着儿子去大学,路过那段长长的坡道,有着不尽的感慨。就是这次,回到家母亲亲手做了一碗鸡蛋面,里面有一个洁白如玉的荷包蛋,那个香呀,汤汤水水水水汤汤一滴未剩。

那时我大舅家的大姐二姐住在我家,大舅会从苏木河捎来一袋面一桶油,母亲给大姐二姐带细粮,我带粗粮。后来我四舅的大儿子也在我家住过一年,我们一起带饭,一起上学下学,虽不在一个班,有时却一起吃饭,有个同学看过了他的饭,又看过我的饭,对他说,我妈是后妈。这话我是后来听他说的,却记了这么久。

我母亲很仔细,分得清米面粮油。那面油母亲万不敢做给我们的。我也不记得大姐二姐给过我细粮吃没有,也不记得我的小哥给过我细粮吃没有,我全然不在意这些。我在意的是,他们在我家,我家总会热热闹闹和和美美的。我的头脑里,也分得清楚。哎,贫穷的时候,也不能怪谁,吃,确实是家里最重要的事情,以至于我记忆深刻。后来再没吃到母亲的手擀面,因为农活多,鸡鸭鹅狗田里田外一摊子事儿。直到我考学到兰州,走出那个小山村,一下火车的头一顿饭,是和校友玉辉吃的。他请我,看着我吃,我吃了一屉“大一钻”(饭店的名字)的包子和一大碗牛肉面,吃得我那个感动。

一碗鸡蛋面不是只有味道,它承载的东西很多,有面以外的感动,还有依恋,想家,想贫苦的母亲。那样的日子精打细算,不好过呀。有时候我也反思,想着把充满爱的菜肴种在家人的心里,所以我喜欢下厨,一汤一菜一米一面不仅慰藉了自己,也慰藉了亲人,温暖两代人,让朴素的爱与欢乐荡涤在平淡的日子中,绵延成至味乡愁的温暖。

文/朱宜尧

新闻推荐

暖心·暖人 “陇上花牛”苹果汁送进福利院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2月14日,兰州网络大V代表雷亚徽(@爱在母亲河畔)走进兰州市社会福利院举行爱心慰问活动,为福利...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