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茶园说丰年
(接1版)
实际上,在整个碧口镇,自清末开始的种茶业,厚积薄发,在新时代泡出了醇香的味道,因茶而富、因茶而贵已成普遍现象。肖辉介绍,碧口镇年茶叶总产量达23.1万斤,实现产值0.66亿元,茶农年人均净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
文县全县的统计数据则是,文县年加工茶叶59.1万公斤,实现产值2.29亿元。其中涉及贫困村23个,贫困户1415户,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500元。在茶叶重点村,茶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75%以上,占贫困户收入的60%以上。茶产业已是文县农民脱贫的“黄金产业”,茶树已成为文县茶产区农民的“摇钱树”。
好茶卖出好样子
暂别繁忙的采茶季,但文县茶农忙碌的脚步仍未停歇。高清明告诉记者,眼下,茶农尚有少量的毛峰需要加工、上市。毛峰,是村里继采茶季的龙井之后的主要茶产品,也是茶农收入的组成部分之一。
肖辉说,一年一小剪、三年一重剪,更是茶农的“必修课”。
在高清明的带领下,水蒿坪村茶农正有序作业,一切进展顺利,接近完成。
但这些事情,加上村党支部的工作,占用不了精明强干的高清明多少时间,更不是高清明顾不上管护自家茶园的主要因素。打理好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才是高清明真正投入精力更多的地方。
据肖辉介绍,在石龙沟流域和整个碧口镇,镇上构建起了“支部+合作社”“支部+基地”“支部+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党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做好产业发展标杆;以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着力在延伸茶产业链条上做文章、在茶产业管理上出实招,促进了茶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高清明即为其中的代表之一。2008年,种茶小有所成的高清明,在村上第一个成立了文县碧龙春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当时即入社7户29人、茶园100亩左右。经过十多年发展,现在入社农户达到70多户、茶园1000多亩,占到村上农户、茶园的一半,并拥有了自己的品牌——碧龙春。
至今,碧龙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已投入30多万元,引进了成套的茶叶加工设备,主要以加工龙井为主。高清明说,每年自3月中旬开始,合作社便开始加工茶叶,高峰期每天能加工干茶100斤左右,持续时间达3个多月。
村上产能不够,高清明便收购其它村子的茶叶进行加工。2018年,碧龙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60多万元。所产茶叶销往省内武都、兰州和省外陕西、上海、海南等地。2019年合作社加工的茶叶目前已全部售罄,按高清明的话说是“基本上不够卖”。
基于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高清明正计划年底再投入10多万元购置设备,来年大展身手。
茶产业红红火火,“钱景”看好,同高清明一样,依附于这一产业链的商家越来越多,产业链条也越来越粗、越来越长。仅在碧口镇,就有茶叶公司13家、个体加工厂750多户、专业合作社6个、专营网店56家,茶叶产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
数据同时显示,目前文县拥有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9家及合作社7家,“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机制初步形成。
茶好不怕地方偏。线下,文县以实体店为主的商铺,将茶产品卖到了兰州、天水、成都、武都等地。线上,目前全县各类销售茶叶的网店共计107家,涌现出了陇上春、朝露春等一批优秀网店,将茶叶源源不断地卖到全国各地。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销售网络,持续护航着文县茶产业茁壮成长。
好茶也要勤吆喝。文县积极组织陇上春、玉兰、玉皇和御泽春等龙头茶叶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茶博会、兰洽会、西交会和杨凌农高会等全国重大节会,大力推介茶产品,擦亮了文县茶叶的招牌,叫响了文县茶叶的名头。
好茶趟出好路子
石龙沟内森林密布,溪流潺潺。当日一早,沿着硬化后平整的山路攀山而上,浓荫之中,远方的山林被层层云雾所环绕,路边一垄垄绿油油的茶树和间或出现的农宅梯次交错而建,景色美不胜收。置身沟内,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继续这一趟纯正的乡村田园游,来到山上的马家山村,风景更加引人入胜。这里虽有五龙等群山环绕,但空间开阔、地势平坦,不仅有大片的茶园,而且还有一潭占地数亩的水池——龙池。青山绿水之间,云雾缭绕之际,逛茶园、采新茶、赏美景、品美食,诗情画意般的体验,一开春便会吸引来自省内外的大量游客。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别样的人文风俗,赋予了石龙沟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文县和碧口镇一个更大的举措正在积极实施之中,即以茶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石龙沟流域乡村旅游示范点便是其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现在,石龙沟几乎是外地游客到达碧口之后的必去之地,马家山村更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古镇茶园交相辉映,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茶园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美丽茶乡游”深入人心。
肖辉介绍,今年石龙沟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多万元。
茶乡旅游强势崛起,带来了新的商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高清明,办起了“茶园人家”农家乐,年年收入不菲。
午后天气放晴,云消雾散,在“茶园人家”品上好的“碧龙春”,观美景、话丰年、听笑声,同样惬意非常。
能看见的热闹之外,是看不见的热潮在涌动。一场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的产业转型升级战,早就在文县茶产区悄然打响,而引进和推广无性系茶叶,是决胜这场战役的关键所在。
据介绍,文县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从“扩规”到“提质”的转型,重在基地建设和茶叶改良上下功夫,在树立品牌和营造氛围上做文章,不断引进新品种,加大茶基地示范点建设力度。至今年,已完成幼龄茶园综合管理1.2万亩,低产茶园改造6.4万亩,引进和推广了无性系茶叶龙井43、中茶108等。
在水蒿坪村,这项工作已开展多年。高清明说,至今全村过半茶地已栽植龙井43、中黄1号、黄金芽等新品种,三年后,预期新栽植的茶树即可进入全产茶期。届时,全村年收入将超过千万元,户均达到10万元。
而在碧口镇,肖辉介绍,镇上在大力发展扁型茶的基础上,同时引进了毛峰、碧螺春、红茶等夏秋茶加工设备,有效增加了茶农收入。
绿色、有机、无公害,是文县发展茶产业始终不渝的着力点和目标之一,早已见到成效。为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文县同步加强了“三品一标”认证。目前,文县茶园已通过有机认证面积1247亩、绿色认证面积39800亩、无公害认证面积7500亩。文县成立了茶叶行业协会,完成了“文县绿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文县绿茶》地方质量标准也早由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颁布并实施。
“文县绿茶”,正阔步奔跑在大路上。
新闻推荐
近年来,兰州市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构建符合兰州实际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推...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