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读 想咋读 爱咋读? 听听兰州人的读书故事

兰州日报 2019-10-21 10:20 大字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身份……但是对于阅读,他们却有着同样喜欢。是作家、是妈妈、是公务员或者学生,对于阅读,他们有着怎样的情怀?又有着怎样的话要说呢?在这个城市,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他们又崇尚怎样的阅读方式呢?跟着记者的采访,去听听他(她)们怎么说。

青年作家杨楠35岁

读书“姿态”大于读书情怀

青年作家杨楠日常的工作是一名国企的中层管理人员,但是日常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作家。喜欢写作,并且写成了自己的几部小说,在圈子里很受大家的欢迎,而在日常中他也是非常喜欢阅读,谈及他的阅读情怀,他开玩笑地和记者说道,他觉得自己阅读情怀谈不上,但有姿态,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咖啡品茶,都会带一本书,尽管不一定会去读,但包里有本书,会觉得踏实。由于工作性质,他时常坐火车出差,大多时间还很长,“在火车上读书,很适合我,边读边写,总是会让自己很开心。”自己喜欢写作,所以读书时,发现作者的伏笔,会很欣慰,也会期许自己写的那些心意,能被人揣摩。

杨楠告诉记者,现如今他每天大约阅读一小时,时间主要是夜晚十点以后,会靠在沙发上读书,读得开心时,会多读一会,但十一点半肯定会睡,不喜欢的书,很少尝试去读,读到中途的书,很少会放弃,偶尔有放弃的,还算果断。现在小说读的多一点,有时也会读诗,我喜欢读书的习惯养成于大学,那段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很迷茫,只有拼命读书,才能缓解焦虑。年轻时喜欢读哲学,觉得很酷,最早是周国平,后来读叔本华,对他说的“人生即痛苦”,很是赞同,可现在想起那时的日子,是多么灿烂呀,后来有一阵,读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觉得那就是写给他的书。他告诉记者,“当时曾以为,以后还会有这种感觉,可我错了,那和爱情一样。”

上班后,读得最多的是米兰昆德拉,特别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了很多遍,有时无聊时,会随便翻起一段,对书里那句:“只活一次,就等于一次都没活”记忆犹新,有段时间,他说他会疯狂地给朋友们介绍这本书,他梦想成为主人公托马斯,期盼自己能拥有对特蕾莎与萨比娜抉择,也幻想自己能写一本中途告诉读者结局的书,读者即便很生气,也只能读完它。而近几年,读拉什迪、石黑一雄、毛姆,对魔幻呓语、压抑克制、追求本源的书很有兴趣。

杨楠说现在自己的孩子4岁多,他希望孩子喜欢读书,因此孩子在家时,他很少开电脑,看电视,经常会在孩子玩耍的屋子里看书,有时会给他念一些自己喜欢的片段,也和爱人给孩子选择一些单纯的、有趣的书,会睡前读给孩子,孩子也会被书里勇敢、真诚、美妙的故事所打动、感染。他对记者说,觉得人在少年时,应该多读经典,它对你的读书品位、阅读能力提升很有帮助;在青年时,应该广开视野,在国外国内,在哲学、诗歌、小说,甚至戏剧,在古典派、垮掉一代中寻找内心渴望的语句;在中年时,读杂书,多取悦自己,也可以回头看.关于未来读什么,他笑着对记者说道,也还在探索和发现,他希望通过阅读能让自己再年轻一会儿。

高中教师高琼30岁

阅读便是最好的慰藉

“儿时,每个月最期待的事莫过于《少年文摘报》、《意林》、《读者》、《故事会》等期刊报纸送到手里的时候,幼年的我通过这些媒介,了解了许许多多我所不知的新奇之事,这吸引着我一步步与阅读结下不可分割的缘分。”90后的高琼是一位高中地理老师,她说,小时候父母的工作总是很忙,陪伴她更多的就是一本本课外杂志、书籍,无形之中便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高琼回忆,小时候她读完的第一书是一本精装版带插画的《史记》,看着书中一个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及伟大事迹通过文字传递到眼前,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字与阅读的魅力。如今,到了互联网时代,身边好多同事、同时都更倾向于电子阅读,但她总是不太喜欢在手机或者电脑上看书,“总觉得少了一份敬畏感和仪式感,相反,抚摸着纸质书籍的每一页,我的心才会感觉到放松、平和。”

高琼说,她觉得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尤其是90后这一代面临着工作买房、结婚生子的好多压力,很多人不愿意静下心来去找寻书中的乐趣,自己也曾非常迷茫,但好在教师这一份职业带给了她阅读的很多条件,每当心情为一些生活琐事烦闷时,阅读便是最好的慰藉。

“闲暇时喜欢去读一些武侠小说和西方小说,这是一件很放松享受的事。但我还会对自己有一些要求,就是每周会抽出一到两个晚上来专门进行深度阅读。”2019年,高琼给自己定的阅读目标是12本书籍,要了解挖掘每本书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社会影响等,做好读书笔记,同时撰写12篇高质量书评在网络上发表,这其中包含技能书、历史书、哲学以及通俗小说,高琼一再说,数量可以弱化一点,但阅读质量一定要高。

“阅读本身就是对知识的积累,也是自身素质的提升。你读过的书,时间久了,那些细枝末节你都忘了,但剩下的就成了你的素质、气质。”这是高琼始终坚信的一句真理。

退休老人高全英87岁

读书看报很有用年轻人不能忘了好习惯

今年87岁的高全英住在柏道路老房子的一楼,虽然年纪很大,但是老人从来没有放弃读书看报学习写字的习惯。老人用一张琴凳当桌子,坐着老式的折叠板凳,每次看书的时候还要拿一个本子一支笔,把其中不认识的字写下来,再拿上新华字典查。走进老人家的时候,是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老人正坐在那张琴凳上读书。

老人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这个琴凳是孙女小时候留下的,新华字典是另一个孙子上学时候淘汰的,你看,这里还有他们小时候留下的铅笔盒,课本,我都拿来用。”据了解,老人的孙子们都已参加工作很多年,老人一直保留着看书写字的习惯。

高全英年轻的时候是一名钢琴调琴师,因为条件不好,从小就养成着对书本知识进行自学的习惯,如今的高奶奶知识非常渊博,时政、地理、文学很多新鲜事物以及相关的知识都不陌生。说起什么来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但是对于日常的阅读,当记者要采访时,老人还有些难为情地对记者说道:“到现在我还都能遇到生僻字呢,可见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老人家的客厅有一个大电视,日常,除了阅读老人最爱看节目就是新闻。她说:“除了看新闻联播,日常我宁可看会书,安静。”

谈到现在的无纸化阅读等,老人颇有些担忧,她说“现在的孩子们喜欢玩手机打电脑,说起看书也说自己看的是电子书,但是这样的书看起来怎么会有感觉呢?我觉得还是读纸质书好,而且读书看报很有用,年轻人不能忘了好习惯。”

在校研究生郑嵘25岁

读书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

90后郑嵘是兰州财经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清秀的外表、齐肩的头发再加上黑框眼镜,散发着文科女生独有的气质。她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会花时间在看书上,这个好习惯是她从小学就建立起来的,几十年读过的各类书籍深深影响着她的人生态度和行为。

“我看书分两种情况,一类是专业书籍,另一类是课外书籍。”郑嵘说,对于专业书,为了方便记忆,一般情况下会选择纸质版。课外书的话就会选择用Kindle,主要是因为电子书方便携带、容量大,但纸质书带给自己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是电子书不能比拟的。谈及自己阅读习惯的养成,郑嵘告诉记者,小学语文老师用做阅读笔记等一些方式带动大家阅读课外书籍,刚开始是为了写好作文,在书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后来慢慢发现,读书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就对读书兴趣越来越大。

“我最喜欢历史类、人文社科类的一些书籍,比如《中华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儿》《民国故事》等,最近看的一本书是《未来简史》,读完后让我对未来AI技术的发展非常期待。”郑嵘告诉记者,明年自己就研究生毕业了,专业性书籍和课外书籍都是“必修”,因为专业书是为了能够在社会上更体面的生存,课外书更让自己充盈、坦然、自信。

公务员李文婷32岁

一片昏晓读书日正是人间最乐时

“生活的充盈,精神的滋养,两样我都要,一个都不能少。很多人会讲,三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坎。可是对于当今这个年代而言,三十岁左右,可能恰恰是人生最好的增值时期。而提升一个人的眼界,开阔视野的最好方式,无疑便是阅读和思考。”对于本期的采访主题,李文婷这样对记者说道。

今年32岁的李文婷是一名公务员,她对记者说道:“作为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性,我有着相对稳定的工作收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闲暇之余,阅读为我带来更多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读名人列传,可以走进他们的生活,品味不同人生的酸甜苦辣。读历史传记,可以随意穿越古今,以旁观者的角度思考历史的交替更迭。以一叶变而知春秋,以一翅动而听风海。书籍,是沙漠里的帆,让你孤帆执行,即使身处大漠,也能看见远方的海。”

她说,随着年龄见长,如今的她,更喜欢阅读历史传记与推理小说,但也偏爱心理学与人文社科类的书籍。“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史书一般分为七种类型,包括: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政书体、国别体、断代史以及通史。在这七种类型中,我更偏爱阅读纪传体史书,例如《史记》。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历史类题材的古文书籍难免晦涩难懂,但是如果能够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必定会在缓慢而深入的阅读中收获更多更细微的知识点,小到一处通假字,大到对一段历史时期以及一个历史人物的理解与看法,这都是在读历史的时候才能收获的知识与感悟。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智慧,都可以在书中寻找到答案。我读《明史·王守仁传》,读懂了王守仁在步入仕途,被贬悟道,平定叛乱,立院讲学的一生里,“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的智慧,感悟了“致良知”里所蕴含的人性之美。

李文婷说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读书已经成了她最便利,也最有收获的生活方式。读书既是一种安静的享受,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充电方式,在夏日清凉的夜间,泡一壶自己亲手晾晒的玫瑰花茶,尝两块自己做的小点心,抚一卷书香,享一寸光阴。正所谓:“花影淡逸萦书简,竹叶扶疏映砚池。一片昏晓读书日,正是人间最乐时。”

二胎母亲史悦40岁

一天不看书心里就不踏实

“读书,可以让你掌握知识,而知识就像呼吸一样,吐纳之间,可以见人的气质与涵养。”今年40岁的史悦是一位二胎妈妈,和丈夫一起在通讯行业做生意,每天奔波于生意和照顾两个孩子的琐事上,然而即便是再忙,每天还会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她告诉记者,一天不看书心里就不踏实。

史悦出生在临夏农村一个普通家庭,爱看书的习惯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在镇上当老师,比较有威望,他有很多藏书,小时候家里也没电视,最大的娱乐方式就是看书。”在史悦上高中时,父亲因病去世了,在巨大的痛苦下她选择辍学来到兰州打工,她的人生轨迹在那一刻发生了变化。史悦说,当初不该因失去父亲而轻易放弃学业,这些年在社会上打拼,深深感受到了学历和知识的重要性,也正因为此,她不敢有丝毫松懈,“现在我和老公做通讯这一行,对专业知识、文字表达要求很高,所以我每天都要挤出时间来学习通讯类、计算机、公文撰写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记者走进史悦的家中,70多平米的房间被书塞得满满当当,“现在书多得都快放不下了,可还是忍不住要买,不过我现在将看纸质书的一半精力放在了电子阅读上,这种阅读方式的好处就是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也很好。”史悦说,两个孩子都爱看书,在他们都不识字的时候就抽时间带他们去图书馆读绘本,现在他们的读书习惯也很好,希望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丰富自己的人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颜娜周栋楠王潇旋程珊珊文/图

新闻推荐

兰州市领导调研城区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工作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葛强)10月18日,省公安厅副厅长、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肖春深入金昌北路、武都路东口...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