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青春奉献给了你,兰州 记“移民”老工人张锦岩

兰州日报 2019-09-18 02:48 大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超

在兰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毅然来到这片原本荒瘠的土地;他们不惧艰苦、扎根基层;他们损耗光阴、抛洒血汗;他们用一生的时间见证了自身与这座城市共生共融的时代发展脉络,他们,就是兰州的“老”移民。张锦岩一家,就代表着千千万万为支持国家三线建设而挥洒青春热血的“移民”一族,他们的时代故事所映射出的,不仅仅是外来移民扎根于兰州、拼搏、奋斗的缩影,更是兰州这座城市由“荒芜”走向“富饶”、“破茧”与“蝶变”的艰辛历程。

1956年,19岁的张锦岩为了响应国家三线建设、支援大西北的政策,毅然从上海来到兰州。“我来兰之前在上海第七运输公司工作,当时我们那一批来兰支援的人大概有300人。”张锦岩回忆说,当时的兰州条件艰苦,和曾经的“十里洋场”上海真是天壤之别。

由于落差巨大,同来的300人中约有一半人很快返沪了,“回去的人都可以由当时的上海劳动局重新分配工作,但是我想,既来之则安之,来了就要好好干。”张锦岩说。不久,他被分到兰州石化化肥厂,随后又被分到兰化机械厂,干了十年车工,1962年还被评为了省部级劳模。之后,张锦岩又先后在群众工作科和厂工会工作,直至成为厂工会的副主席。但是张锦岩却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他说,自己当工人的时候当了劳模,心里就有一种意识,就是进了工会就要做好服务,帮助工人解决切实困难,“要时刻牢记自己本来就是工人出身,绝对不能忘本。”

退休后的张锦岩又加入了兰州石化离退休中心互助组,负责做好本住宅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服务工作,“其实我也没干什么,就是每天开门关门,打扫卫生,帮助解决老人的一些问题,毛主席都说了,大事做不了,做点小事。”张锦岩笑着说道。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小事”,他坚持做了20年。

如果说,工作中的张锦岩是个不折不扣的“劳模”,他的老伴陈永英扮演的则是整个家庭生活中的“多面手”的角色。陈永英来兰后一直在西固福利路百货商店当售货员,她说,“我们晚上9时才下班,老伴的工作更是‘两头不见太阳’,早上出门时太阳还没升起来,晚上下班早已是黑茫茫一片。可苦了家里的孩子。”张锦岩不仅上班时间长,还要经常跟随工作队去礼县支农支边,有时候一去就是半个月。这时,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陈永英的身上。谈起这些没有张锦岩“参与”的家务事,陈永英非但没有半点埋怨,反而一脸的云淡风轻,她在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支持和包容着自己的老伴。

如今,张锦岩和老伴陈永英都已年过八旬。在采访中,张锦岩也透露说,当年自己的条件是符合上海知青回沪政策的,但是自己并没有考虑过要回去,“我已经在这里呆了几十年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我是不愿意离开的。”陈永英也支持老伴的想法,“我们现在的生活比刚来兰州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而且近几年兰州的发展快了,空气质量也好了,留在这里养老挺好的。”

新闻推荐

中秋假期兰铁集团共发送旅客78.4万人次

本报兰州9月16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严存义通讯员强科)记者今天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客运部获悉,9月12日至15日中秋小长...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