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博士马德做客《金城讲堂》 解读敦煌文化和工匠精神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7月27日上午,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明办、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市博物馆承办的《金城讲堂》在兰州市博物馆二楼报告厅开讲。
此次的特邀嘉宾是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通过40多年的深入研究,他用专业的学识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题为《敦煌历史文化遗产与敦煌古代工匠》的专题讲座,让市民感受到千年敦煌的风华与神韵以及古代工匠的心血与智慧,诠释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千年之前的工匠精神。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至今仍有492座洞窟存留壁画及彩塑,向我们展示着历史和艺术的辉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历代无数工匠的毕生付出,他们无疑是敦煌石窟的营造者与敦煌艺术的创造者。本期主讲嘉宾马德立足与敦煌古代工匠相关的史料,将敦煌古代工匠置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敦煌历代工匠的艺术活动、社会地位、生活待遇及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更进一步分析敦煌石窟壁画艺术与古代工匠的关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敦煌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和敦煌古代工匠所传承和践行的工匠精神。
“敦煌艺术包含石窟建筑、石窟造像(彩塑)、石窟壁画,还有敦煌绢画、敦煌书法、版画、刺绣等等。”说起敦煌,马德几乎是如数家珍,“有的壁画广泛地反映出古人的社会生活画卷,包括服饰、器用、建筑、交通、生产活动、娱乐竞技、民俗风情等,还有反映历史人物的供养人像和历史人物故事画,以及尊像画和大幅经变画。”
之所以说起敦煌就要联想到工匠精神,马德从多年的工作中深有感触,不管是研究敦煌还是敦煌的创造者和劳动者,“劳动者们经常赤身裸体,这和他们高强度的工作以及经济条件有关,工匠受各方面限制,是带着镣铐跳舞。工匠虽然可以不服徭役,但是如果工作中出了差错也需服徭役。”
“包容、奉献、创造正是敦煌工匠与敦煌文化的民族精神。保护和研究是为了弘扬,弘扬是为了传承,传承的是精神,是历史使命。”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高宏梅文/图
■个人简介
马德,历史学博士,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敦煌文献研究所前所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新闻推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孔德胜/文张建平孔德胜/图2019年7月27日,是兰州体育史上浓墨重彩必须被标注的一个日子,因为这一天兰...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