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党媒社长总编走进一线看兰州

兰州日报 2019-07-27 03:01 大字

7月26日,参加主流媒体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暨全国党报党媒社长总编兰州行大型采访活动的嘉宾走进兰州新区、九州台文溯阁、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区等采访点进行参观、采访。在兰石集团规划展示馆,采访团成员详细了解这个已建厂66年拥有“装备中国功勋企业”之称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出城入园”后的异地“重生”;在佛慈制药股份公司,采访团近距离了解这家1929年诞生于上海、1956年西迁至兰州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历程,感受了“新区速度”。九州台上,草木繁盛,郁郁葱葱,罗九公路沿线景色优美、碧空如洗,嘉宾们零距离享受了“兰州蓝”。在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区,中国秦腔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兰州彩陶馆、兰州文化体验馆及黄河桥梁博物馆五大特色文化场馆盛装迎客,匠心独具的专题陈展、奇妙有趣的高科技手段,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古朴又时尚的特质……嘉宾享受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金城文化。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嘉宾齐赞“兰州蓝”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吕晟君)7月26日下午,碧空如洗,九州台上苍翠葱茏。参与此次全国党报党媒社长总编兰州行大型采访活动的嘉宾乘车前往九州台文溯阁。上山道路曲折、蜿蜒,在绿叶、繁花丛中时隐时现。向高处眺望,还能看到时隐时现依山形而建的小游园。

吉林延边日报社总编辑陈冬梅说,她所在的城市,大多是天然林。在兰州能看到郁郁葱葱的人工林,可以想象,现在的美景,付出了多少兰州人的努力,太不容易了。

今日的九州台,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绝好去处。通过近几年的精心打造,沿线景观通过点线的形式串连起来,错落有致,景色优美。罗九公路沿线,通过挡墙砌筑、陡坡面喷播绿化、补植补造及生态木桩安装等措施,大大提升了九州台区域的游览环境。如今的九州台,一年四季皆是景。

九州台的景致,实为兰州市南北两山建设中的一个缩影。曾经只有8棵树的两山,经过一代代兰州人的努力,已初步建成人工森林生态体系,绿化面积达到60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植物种类已达75科424种。随着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的改善,以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和绿色消费文化为主的两山生态文化建设蓬勃发展,除多年来持续建设的兰山公园、徐家山公园、五一山公园外,《四库全书》文溯阁、兰州碑林、兰州国学馆等文化景点及旅游景点在南北两山相继建成。目前,南北两山已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每年休闲、健身、旅游的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已形成了具有两山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兰州市城乡生态建设工作,紧扣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兰州建设大局,立足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聚焦城市“增容扩绿”,全力打造“黄河风情线”,做好南北两山文章,打造城市周边生态公园;做足游园绿地文章,打造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做主次干道文章,全力打造城市绿色廊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建成区净增园林绿地2514.49公顷,园林绿地总面积累计达到7827.31公顷(合11.74万亩),绿化覆盖率36.77%,并于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下了飞机,看到了蓝天白云,气候凉爽、城市漂亮,是个值得一游的避暑胜地。”临沂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隋广安这样说。此次兰州之行,隋广安对兰州市的大气污染防治非常感兴趣,并想多了解近几年兰州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成效的经验。与隋广安一样,此次来兰的社长总编们均对“兰州蓝”充满了兴趣。

兰州曾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初直到2010年前后近20年的时间里,甚至因为严重的大气污染一度被媒体称之为“卫星看不到的城市”。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从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全局出发,作出“做大做强做美兰州”的一系列部署,把治理兰州市大气污染作为重大民生、普惠民生、公平民生的政治工程来抓。兰州市委、市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抬升至全市总体战略考量,紧紧把握“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带来的重大宏观政策机遇,树立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运用行政、科学、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显著增加。2019年1至6月份,兰州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2%,全国城市排名也进入中游,其中改善率全国排名第10位、在中国的北方城市中位居第1位。2013年以来,兰州市基本消除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已经持续7年下降。

当前,按照“冬防颗粒物夏防臭氧,全年严控氮氧化物”的思路,兰州市正在制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着眼补齐大气污染防治短板,集中全面开展居民散煤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和柴油货车排气污染整治等行动,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兰州蓝”由浅蓝变为深蓝。

环山品史、入关听戏、进馆赏宝尽享金城特色文化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记者颜娜王潇璇)城市的形象说到底就是城市的文化品位,任何时候展示“文化力”都是最简单有效的深度交流,在此次精心筹备组织的主流媒体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暨全国党报党媒社长总编兰州行大型采访活动中也不例外。

两天时间里,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黄河母亲雕塑、金城关风情文化园、天庆博物馆等精心安排的采访点彰显出金城文化魅力,令参会的百位媒体嘉宾每到一处都收获着惊喜与感动,享受到一场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品质一流的文化之旅。

感受震撼心灵的文化力量

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于2005年7月8日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整体建筑为仿沈阳故宫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设计,是此次参观采访点中最具文化底蕴的地方。该馆坐落于群山环抱、幽静古朴北山九州台之上,总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3.126公顷,总建筑面积5757平方米。

一路上,蜿蜒盘绕的山路敞开怀抱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无形中将满满的期盼藏在了人们的心里。待到曲径通幽处一见“真容”时,静静矗立着的藏书馆以它的典雅、庄重瞬间征服了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尤其是那承载着中国数千年文化大成的图书典籍,更是彰显出震撼心灵的文化力量。

“文溯阁《四库全书》的确是兰州文化历史中十分独特且最厚重的一颗明珠。”包头日报社社长李孝告诉记者:“来到这里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完全不同于旅游的新鲜感,取而代之的是血脉相连的亲切,因为这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财富。同时,这让我感到兰州的历史文化特别悠久,而且保护、传承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找到属于兰州的文化特色

“乍一听以为是一处城墙横贯的关隘,不曾想竟是这么一处既与时代接轨,又古朴自然、环境优雅的地方。甚至你每推开一扇门,转一个弯,都会遇到意料之外的惊喜。”广东云浮日报要闻部首席摄影记者的一番话,道出了嘉宾们漫步金城关文化博览园的心声。

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区,坐落于黄河兰州段北岸,白塔山南麓,整个园区用地总面积6.75公顷。园区建筑借助自然地理山体特征为整体布局,以仿明清时期中国古建筑特色为建筑形式,采用亭、台、阁、楼、廊等多种艺术手法构筑实体,雕梁画栋、精巧优雅,完美交织的传统文化元素着重突出兰州的文化特点。

在园区一层,兰州泥塑、兰州刻葫芦和兰州剪纸3家非遗保护项目传习所引起嘉宾的极大兴趣。不仅有笑容亲切、憨态可掬的泥人,有金城盛景握于掌中的微雕葫芦,还有市井百态悬于指尖的精美剪纸,都给流连忘返的客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曲靖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刘坚咏一看就是特别细心的人,他在泥塑馆一步一停地认真端详了每件泥塑作品。他对记者说:“这些泥塑作品惟妙惟肖、生动有趣,是本土民俗历史的一种绝妙呈现,更是兰州人代代相传的性格写照。泥塑作品的内容很丰富,例如这些难民系列、过年系列,惟妙惟肖,让人彷佛跨越到了旧日时光。”

在岳云生泥塑馆,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秘书长浦争鸣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泥塑馆里各式各样的泥塑人物,他说:“这个泥塑馆特别有特色,岳老师创作的这些作品源于生活,以生活的经历为沃土进行创作,所以特别地栩栩如生。这就和我们的新闻采访创作一样,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才能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

记录亮点纷呈的人文金城

穿廊再拾阶,步步皆怡情。园区的二层之上,中国秦腔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兰州彩陶馆、兰州文化体验馆以及黄河桥梁博物馆五大特色文化场馆盛装迎客。匠心独具的专题陈展、奇妙有趣的高科技手段,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古朴又时尚的特质以及真诚、倔强且热情的性格。

“这些场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兰州太平鼓和黄河水车给我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李孝告诉记者:“这都是人文历史的载体,深深烙印着这一方水土上生活着的人们的性格。”

枣庄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禇福干说:“我对兰州独特的区域文化比较感兴趣,民族文化、黄河文化、大漠文化各具特色又融合在一起。这些场馆的整体建设也十分科学合理,不仅布展丰富、表达形式多样,而且很有吸引力、立体感。”

“在参观各个文化场馆的过程中,兰州所保留的非遗保护项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有特色,很有亮点,体现了西北民族的风情以及西北人民的智慧,在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回去一定要对此进行大力宣传。”

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此行中,我感到兰州的文化底蕴的确非常深厚,生动体现出了西北文化的特色和特点,我的内心感到比较震撼。”郑州日报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永感慨地说:“往返于采访点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这座城市的建设框架拉得很大,新区建设、景观带建设都颇具规模。此外,整个城市的建筑也很新颖,起点也都很高。这些都将为未来兰州乃至甘肃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孝感日报社高玉峰说:“兰州的文化建设成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种工艺品、非遗保护项目将本土的文化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在百年中山铁桥,我们感受到了浓烈的黄河文化氛围。我还发现,兰州的非遗保护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展馆里的陈列十分细致、全面,我想这与平日里最基础、认真的保护和挖掘工作是分不开的。”

的确,兰州就如同西部文明的结晶和标志,也像一本刻着岁月的书。此次,以主流媒体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暨全国党报党媒社长总编兰州行大型采访活动为契机,在这次或许并不完美的文化之旅中,我们用真诚将一段段历史再一次呈现,用最亲切的语言将一个个故事为嘉宾们娓娓道来,或喜或悲,历久弥新,只为体现这座城市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走进兰州新区感受“新区速度”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建平)盛夏七月,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的兰州新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嘉宾。7月26日上午,参加“一带一路·印象金城”全国党报党媒社长总编兰州行大型采访活动的嘉宾走进兰州新区,感受“新区速度”,见证一座产城融合的智慧新城在秦王川大地的崛起。

“7、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戈壁,今天,兰州新区已经发展成为以绿色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九大产业为重点的产业新城。”听着讲解员的介绍,看着一张张新旧照片的对比,参访团成员不时发出“真了不起”的惊叹。

2012年,国家批准兰州新区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目前,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600多个,总投资突破3100亿元大关。

来自广东云浮日报社的刘烁说:“七年前我们来兰州参加兰洽会,时隔七年,兰州的变化太大了,尤其是兰州新区,在短短的7年里建起了一座碧水环绕的绿色新城,建设速度堪比当年的‘深圳速度’。”

作为兰州新区第一个“出城入园”企业,兰石集团仅用了1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81万平方米厂房和63万平方米住宅的建设,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新区速度”。在兰石集团规划展示馆,采访团成员仔细倾听,详细了解这个已经建厂66年拥有“装备中国功勋企业”之称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出城入园”后的异地“重生”。

今天的兰石集团已发展成为主业涵盖装备制造、智慧城市运营和现代服务三大产业,拥有兰州、青岛、新疆三个基地,装备制造产品涉及能源装备、军工、航空航天、通用机械、农用装备等领域,远销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建成后的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将全面支撑甘肃政务数据中心管理及省内重要企业互联网+转型数据中心需求,成为甘肃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绿色数据中心之一,能够为兰州新区政府和各行各业提供大数据平台,助推甘肃大数据产业发展。走进大数据产业园智慧城市管理运营控制中心,一面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LED显示屏让采访团成员震撼和惊叹。听到“明年大数据产业园可实现装配机架10万个以上,可为西北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00万个云计算终端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大数据服务”的介绍,广东梅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罗金良说:“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起点高、规模大,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佛慈制药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制药历史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今年恰逢建厂90周年。在佛慈制药股份公司,采访团通过听佛慈历史、看生产过程,近距离了解这家1929年诞生于上海、1956年西迁至兰州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佛慈制药认真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引领技术创新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高度重视海外市场药品注册工作,以产品为核心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目前,公司产品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新加坡、日本、俄罗斯、香港等27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境外认证或注册,药品注册数量达432个。

“兰州新区投资环境如何?靠什么优势吸引项目落户?”

面对采访团成员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忠先说:“在7月2日举行的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上,兰州新区与雄安新区共同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榜单。这就是对兰州新区投资环境最高的褒奖。”

的确,近年来,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新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新区发展的“头号工程”,坚决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大力推行高质量发展“1+6”综合改革举措,全面实施“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产业崛起”战略,政务服务环境、招商引资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城乡发展环境、对外开放环境显著改善。特别在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兰州新区率先在全省实行了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行政审批流程得到全面优化。同时,兰州新区还全方位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奖励政策,全面做实“企业减负”行动。2018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元增长至205亿元,年均增长26.7%,增速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一。如今的兰州新区,已成为全国机制最活、审批最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地区之一。

同时,兰州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进向西开放,着力打造通达内外的开放大平台。目前已建成并运营九大口岸和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步入常态化运营。并针对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开展延链、补链、扩链、强链招商,先后有35家“三个500强”企业落户新区。

新闻推荐

兰州市中小学聘用制教师招聘考试明日开始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万山)兰州市公开招聘中小学聘用制教师笔试在7月27日本周六开考。应聘人员须携带《准考...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