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兰州点亮精致生活
本报记者杨蕙熔
“我忆兰州好,平生爱雅游”,在清代诗人江得符眼中,兰州的精致是游闲之趣。“吃一碗面、读一本书、过一座桥、看一条河,游一条线、登一座塔”,在现代人眼中,兰州的精致是烟火人情。从古到今,兰州的城市变化从未停止,但兰州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
一线延伸丰富文化生活
盛夏傍晚,家住金色堤岸的张雯婷都会与家人一同去绿色公园纳凉。在她眼中,绿色公园的景色一年比一年好,水榭亭台花丛中,荷旁锦鲤处处游,老幼相偕欢乐聚,微风拂波乐悠悠。
“来到这里,就像是回到了苏州老家。”张雯婷告诉记者,因工作需要,多年前她从苏州来到兰州,在这里定居生子,逐渐成为“兰州人”。乡音易改、乡愁难消,张女士心中始终留有那片苏州乡情。
不过,近年来兰州大力开发黄河风情线景观,原本简陋的黄沙滩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园林,粗犷的西北风情与雅致的江南水墨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致韵味。这让张雯婷不仅找到了故乡风景,还体会到了兰州兼容并包的发展魅力。
近日,记者在七里河区百合公园采访发现,与张雯婷一样,深深感受到兰州精致发展的市民不在少数。
“认识了很多好姐妹,让晚年生活有了别样精彩,现在每天都很快乐。”家住金港城的李阿姨,去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无所事事的日子让她感受了一把“退休综合症”。但慢慢地,在百合公园李阿姨结识了很多“同龄人”并受邀参加了合唱团,绿林花间高声唱,姐妹情谊越发长。隔段时间,李阿姨就会与好姐妹们结伴出游,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沿途四十公里的黄河风情线,不仅打造了风景优美的旅游名片,其汇集运动健身、园林景观、植被观赏、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建设思路,更像一串“糖葫芦”,串起了市民每天丰富的精致生活。
一种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2018年,作为全国垃圾分类46个重点试行城市之一,兰州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是继大气整治后,这座城市走上精致道路的又一有力举措。
分类垃圾虽是小善,但用心去做也能有所作为。现在小区内很多居民都建有垃圾分类的积分账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氛围越发浓厚。
记者了解到,随着兰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战役”的打响,市内四区结合实际,推出各具特色的宣传推广方案,摸索积累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垃圾进行细化分类是件很有意义的事,需要有人坚持做下去。”家住七里河区仁恒美林郡的张晓娟告诉记者,她曾亲眼看到志愿者不顾脏臭,将自己丢下的垃圾捡出后进行分类投放,当时就令她羞愧难当。
此后,张晓娟也加入了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她希望,可以带动更多居民自觉分类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是一种生活态度,反映的是环保理念,折射的是内心善念。”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者赵茜认为,小善之举是社会良好风气的必备要素,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改变的不仅是环境,还有社会价值的导向。如此变化,兰州的精致才能更具善意。
一些转变点缀市民生活
兰州的精致既在建设也在管理,转变城市管理理念,让市容之美点缀市民生活,才能引发兰州的精致共鸣。
近日,记者在七里河区南滨河路西段发现,道路两旁建筑工地的围墙都穿上了“绿装”,清新悦目、整洁美观。
“人造草坪配上花饰进行围挡,感觉很高大上,也不觉得占道修路妨碍生活。”家住土门墩商储佳苑的边阿姨告诉记者,以前修路用铁皮简单一围,有的上面还贴着小广告,显得生硬让人难以接受,怎么看心里都不舒服,只盼着早点拆掉。
七里河区城市管理局土门墩街道执法中队张队长表示,要求施工点采用绿色人工草皮配鲜花或公益广告的方式进行围挡,是落实兰州市打造“文明绿色工地”、营造城市亮丽街景的有效举措。
绿色围挡不仅便于清洗、美化市容,还能吸灰尘、减扬尘、降噪音以净化环境,对市民生活是一种点缀。
市容之美在“净”也在“通”,只有街道畅通,兰州的精致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上班出行无阻碍,下班买菜有处寻的日子真得来了。兼顾出行与生活需要,这样的转变可以多一些。”家住西固区五建小区的韩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楼下的马路市场随意摆摊、占道严重,车辆与行人只能抢道并行,虽方便生活但难于出行。现在好了,马路上划设了摊位并指定了出摊时间,既不影响居民出行,也方便了大家生活,一举两得。
赵茜表示,城市管理的作用在于提供市民满意的服务,居民与摊贩同为市民,两者的利益都需要考虑,兼顾双方需求找准平衡点的管理模式值得点赞,毕竟市民满意才是精致兰州的应有之义。
新闻推荐
7月24日晚,由兰州市委宣传部、甘肃省青少年艺术教育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甘肃博奕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年第五届兰州国...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