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心脑血管病高发出现这些信号得当心
很多人觉得寒冬腊月才是心脑血管的高发季,但其实,夏季高温炎热天气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也明显增加。
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9月。而且气温一旦到达35℃,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为何夏天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1.潮湿闷热
潮湿闷热的低压天气,空气中的湿度、水分会增加,氧分压下降,肺泡里的氧分压也会下降,故而血液中氧分压也下降,人体代偿反应会加快呼吸频率和心率;
闷热潮湿的低气压还会令人心情郁闷、烦躁,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心率和血压。
2.新陈代谢快
夏季温度高,人体新陈代谢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机体皮下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
3.出汗多
夏季炎热时,皮肤、呼吸道中的水分蒸发较快,再加上体温的调节需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人体很容易缺水,不及时补充,血液粘稠,流速减慢,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六个习惯增加风险
除了夏季气温导致的原因,还有一些常见的习惯也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1.渴了猛喝水
夏季出汗多,容易渴,很多人外出回家、运动后都是端起杯子猛灌水。
这样虽然能解一时之渴,却加重了心脏负担,使血液稀释过快,浓度骤然下降,导致心跳过快,血压失常,很容易发生意外。
建议: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切勿等到有口渴感再喝水,可少量多饮。每次喝水量约100至150毫升,每天至少喝2000至2500毫升的水;另外,睡前和早上起床后最好都喝一杯水。
2.大汗冲凉
出汗后,凉水洗脸、冲澡都让人觉得爽快,但在突然的冷刺激下,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建议:出汗后先擦干,休息过后再洗澡,对于没有凉水冲澡习惯的人,最好还是用温水。
3.偏爱凉食
天气的炎热,让人们普遍对各种冰凉的东西青睐有加,冰水果、冰水、冰激凌家中常备。
但大量进食冰冷的食物,不仅会导致胃部血管收缩,引起各种肠胃不适,还会使全身小血管反射性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冠状动脉痉挛。
建议:冰镇饮料或水果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再入口,并且要小口慢饮、慢吃。
4.温差过大
不管是刚从炎热的外面进到空调房,还是从凉快的空调房出去,温度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的急剧收缩或扩张,血压波动,血循环障碍,易引发意外。
建议:空调的温度不要设置太低,最好与室外温差维持在8至10℃以内;进出门的时候在门口停留一会,适应一下。另外空调开启一段时间后记得通风换气,保证新鲜空气的补给,以及室内湿度的调节。
5.晨练太早
夏季很多人选择天刚亮、趁着气温还没升上去的时候就出去晨练,这也容易带来致命风险。
相关研究证实,70%至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早上6时至10时!因此早上锻炼最好避开这段时间。
建议:夏季运动不仅不宜过早,活动强度也要适量,时间不宜过长,30至60分钟即可;选择户外活动时,要选择有荫凉的地方,避免强烈阳光的直射;并自己随身携带水,及时补充。
6.随意调整降压药
夏季外界温度较高,人体血管处于舒张状态,会出现暂时的血压降低状态,但这并不代表高血压已被治愈了,切勿擅自的减少用药或停药。
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应坚持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并及时将记录的血压变化情况告诉医生,由医生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
心脑血管事件前的预警信号
心脑血管事件出现时会发出预警信号,我们只有及时接收到,才能更好地避免严重危机。
1.心脏的跳动突然加快,且紊乱无律;
2.经常感觉呼吸不通畅,尤其是晚上睡觉,无法平躺;
3.饭后、劳累后常感觉胸骨后憋胀厉害;
4.突然出现一侧肢体发麻、无力或活动不灵;
5.口舌发麻,吐词不清或吞咽困难;
6.有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有时还有视物不清、重影的情况。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记者祁玉洁实习生宋虎成)7月11日上午,兰州市应急管理局与兰州市气象局就建立气象防灾减灾联动合作工作机制举...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