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杨 梁永琳做客金城讲堂书画讲座 讲述文化与书法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耿睿)7月6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办的《金城讲堂书画讲座》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请了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梁永琳两位嘉宾。为西北师范大学的师生和市民带了题为《汲取传统文化正能量》《中国书画经典的再发现》的专题讲座。
文化传统承载着中国人的信仰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原汁原味原生态,是需要我们保护,不能随意更改的,所形成的具有一种稳定形态的民族文化。文化传统,这种传统是积累的、与时俱进的,不是一成不变是的,但是它,就要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讲座中,罗杨为听众讲述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他看来,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所传承的民族基因和文化记忆,也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根与魂。
同时,罗杨还讲到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可以分为两条线或者说是两个部分:一个是大传统,一个是小传统。大传统就像我们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诸子百家等,是由官方主导的、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文化精华,这是大传统;另一种就是小传统,小传统主要以民间口头传承为主,传承的形式如儿歌、戏曲表演、传说等等,
这些已经融入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就是从爷爷奶奶耳濡目染、言谈举止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像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一种人生修养,像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一种人生的追求。他们骨子里能辨别出什么是大是大非,大恩大爱,大仁大义,大奸大雄,这些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信仰就像基因一样,一代代地在中国人身上流淌着,铭记在心里,传承在行动上,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成为名家就要从临摹中走出来
梁永琳则在讲座中讲到,对于好作品或者那些书画名家,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地,比如很多人们都对王羲之的字十分推崇,但也有人会对王羲之的作品嗤之以鼻。
梁永琳结合自己的经历,向大家讲述学画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一味地临摹。在他看来,虽然学画都是从对经典临摹开始,而且在不断精进过程中,也确实有一个阶段必须要像,但最终想要画出来,还是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而从临摹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需要有所创新。如何走出这一步,早走晚走,就像这个火候一样,要拿捏得巧。“著名的画家郑板桥有一句名言,对我们很有启发‘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当你学到一定的程度,如果学的是古典作品中的一,你自己认为已经学到七了,那你肯定要开始改变了,但是你学了七,自己却认为只学了一,那就可能改变起来会很困难,甚至需要外人帮忙。所以,什么时候求变,这个火候要自己拿捏。”
罗杨,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研究员。出版有《中国传统文化速读丛书》《中国历代帝王陵》《守望乡愁》《守望中国节》等。
梁永琳,字玉海。广东潮州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出版有《梁永琳书法》《梁永琳书画艺术》等,主编十卷本《八十年代中期报告文学大选》。
新闻推荐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警示教育会
本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张继培)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