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鼓子对话丝路民谣

兰州晚报 2019-06-30 01:36 大字

旅行者乐队表演中

6月29日下午,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明办主办,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承办的“‘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系列活动——兰州鼓子VS丝路民谣”活动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大礼堂精彩上演。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在同一个舞台上大放异彩,深情“对话”令人耳目一新。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语言能与音乐相媲美?当天的这场演出给出了最好的回答。没有常规冗长的开场,就这样,在观众的期待中,下午3∶15许,由兰州鼓子艺人陈增三团队表演的《草船借箭》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大幕。

“兰州鼓子”作为兰州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兰州鼓子”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曾在兰州地区广为传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增三先生更是多年致力于传承推广此非遗项目,使这一地方文化的瑰宝得以存续和弘扬。

“唱好兰州鼓子,一口地道的兰州话是基础。”一曲唱罢,陈增三先生向观众们介绍了团队成员,并向师生们普及兰州鼓子相关知识。之后,陈增三团队还演唱了兰州鼓子经典曲目《俞伯牙抚琴》,动听的旋律,独具特色的曲牌形式,令现场的师生耳目一新。“兰州鼓子的曲牌非常丰富,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展演了其中的几种形式。”陈增三说,他呼吁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兰州鼓子的行列中,改善这一艺术形式后继乏人的现状。

当前一分钟还在兰州鼓子的旋律中徜徉的你,下一秒就与丝路民谣“遭遇”,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旅行者乐队”会告诉你。

演出中,“旅行者乐队”率先为师生们带来一曲原创作品《额尔齐斯河之四季》。在随后的演出中,《旅行者》、《绿色荒原》、《巴克图口岸》、《依奇克里克》、《罗布泊》、《黑戈壁》等一首首时而令人沉静冥想、时而热血沸腾的曲目依次呈现在舞台上。演出现场高潮迭起、掌声雷动。

由吴俊德、张智、文烽、小舟组成的“旅行者乐队”是著名的音乐乐团。他们的音乐植根于西部,蕴含了丝绸之路多民族丰富的音乐元素和饱经沧桑的异乡味道,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他们的演出中,冬不拉、口弦和呼麦都是音乐类国家级非遗项目。

兰州鼓子和丝路民谣的对话,是黄河与丝路的一次畅谈;是三弦与冬不拉的一次共振;是“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活动的一次特别律动;是兰州市文明创建主旋律中跃动的音符。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陈增三团队和旅行者乐队在同一个舞台上为师生们呈现了风格迥异的两种艺术形式,虽然表演形式各有千秋,但都诠释着音符中蕴含着的深厚而浓烈的生命力量。

记者了解到,“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系列活动于6月初在兰州市启动,活动旨在通过探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构建政府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同时,将非遗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结合,赋予传统文化鲜明的时代内涵,更好地挖掘非遗所蕴含的深邃文化底蕴和内在品质。

据悉,兰州市最新公布的1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中,有国家级4项,分别是太平鼓、高高跷、黄河水车制作技艺和兰州鼓子;省级有清汤牛肉面制作技艺、西固军傩、羊皮筏子、七里河剪纸、兰州泥塑等39项,市级有77项。以黄河文化、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为代表的兰州非遗项目,承载着兰州人民共同精神信仰和追求,对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关照当代人的精神情感具有深远价值。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马文艳文/图

新闻推荐

7月1日起“商转公”贷款政策将优化调整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薛晓霞)近日,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下发了《关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