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 本报记者走进 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 戒毒人员: 痛改前非 拥抱亲情

兰州晨报 2019-06-26 06:24 大字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我们的不幸都来自于万恶之源的毒品,所以,只有彻底戒掉毒品,才是我们之幸,才是家庭之幸。”这段发自肺腑的发言,出自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戒毒人员之口。在6月25日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组织的戒毒人员与家属亲情恳谈会上,这名戒毒人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毒品带给家庭的困难,带给自己无限的悔恨。

6月25日,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了解禁毒工作的意义,走到戒毒人员的身边,听他们讲述自己及家人的苦难。

戒毒故事

1

1994年,还在公交公司上班的龚晓滨第一次通过两个同事接触到海洛因,同事告诉他这个东西“特别好”,吸完之后身体很舒服还解乏,好奇心促使他第一次吸食毒品。然而初尝体验并不如朋友所描述的那样,但是架不住朋友不断的怂恿。龚晓滨长达24年的吸毒史也正是因为自制力差,所以吸了戒,戒了吸,经历了四五次复吸之后,2017年单位知道他吸毒后便辞退了他,同时妻子也心灰意冷,于2017年10月与他办理了离婚。今年他的儿子12岁刚上初一,自从2018年7月来到戒毒所,他就一直骗儿子说自己去外地工作了。龚晓滨说:“这次出去我一定要远离之前的朋友圈,只要我不主动去找他们,就一定能把毒戒掉,因为我给孩子撒的谎再也圆不下去了……”说起在管教一大队的生活,龚晓滨说,经过戒毒治疗,自己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现在生活也规律了,出去一定要做个正常人。

2

28岁的曹军是戒毒学员里年龄偏小的,但是从2011年开始接触毒品至今,已有8年的吸毒史,虽然中间四五年也戒除过,但最终没能彻底戒掉,于今年5月份被强制戒毒。家在平凉的他中专毕业后来到兰州打工,刚开始在夜场工作的他也是通过朋友初次接触到毒品。初次尝试毒品,大多数人体验都不是很舒服,曹军也一样。然而之前见朋友吸食毒品后陶醉的状态,带着疑惑和好奇,他继续吸食了多次后,慢慢有了毒瘾。曹军的父母在平凉做些小生意,家境还算优越。曹军告诉记者,自从吸毒后,自己就再无心打工,没钱了就问父母要、向朋友借,染上毒瘾后,只要能要到钱,没什么尊严可谈。最后他还说,管教民警的耐心辅导和关心,能让他在这个环境里痛定思痛。“家人没有放弃我,管教没有放弃我,我还年轻,更不能放弃自己。”曹军目光坚定地说。

3

在当日的戒毒人员与家属亲情恳谈会上,刘晨的漂亮妻子大清早专程从红古区赶来看望他。采访中得知,刘晨和妻子张霞之前在红古区经营着一家理发店,从2005年开始,同样是好奇心的驱使和身边朋友的怂恿,刘晨第一次接触毒品后,就一直背着妻子吸毒。后来妻子觉得丈夫总是无心工作,起了疑心,便跟踪其行踪。最后刘晨主动向妻子坦白了自己吸毒的事实。张霞告诉记者,第一次知道丈夫吸毒是孩子3岁的时候,由于两人每天几乎24小时在一起,怎么也没想到丈夫会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变成“瘾君子”。最终,张霞原谅了丈夫并主动送他接受强制戒毒。问及张霞有没有动过离婚的念头,她坚定地表示从来没有。听到妻子的回答,刘晨咬紧嘴唇,表示这次一定要戒除毒瘾,不枉所有戒毒民警的关爱,更不枉妻子的不离不弃。

“举办家属亲情恳谈会,目的是让他们的亲人放下不快,让吸毒人员放下包袱。”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谢仁谦表示,除了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还要让他们从身体上恢复健康。除了药物治疗,针对戒毒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训练,戒毒所还培养这里的一些民警成为心理咨询师,每周对戒毒人员从心理上进行治疗。家属亲情恳谈会这种形式在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直都坚持,同时还组织戒毒人员和民警医护人员开展文艺汇演,让戒毒人员心情得到放松。通过恳谈会这种形式,让戒毒人员感受到家属的亲情,感受到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增强了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和与毒品决裂的决心。(文中涉及戒毒人员及其家属全为化名。)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张秀芸

新闻推荐

“陇风二号”行动昨起开始

记者昨日从省公安厅获悉,从6月25日至30日,全省公安机关将开展“陇风二号”集中行动。据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陇风二号...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