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高考志愿开始填报,省教育考试院专家支招 想“分尽其用”,忌做这五点

兰州晨报 2019-06-25 02:48 大字

本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夏苗 实习生肖宗凯)对每一位考生来说,志愿填报的重要性甚至是等同于高考的。从今日起填报志愿工作拉开帷幕,如何才能合理填报,实现分尽其用,省教育考试院专家结合多年的招生工作总结五点注意事项,与大家分享。

忌包办代替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到底是家长为主,还是学生为主呢?相信很多家长知道,一切都要以孩子为中心。但在实际填报中,习惯帮孩子做决定的家长,往往不知不觉中又引导孩子遵从他们的意见,成为志愿填报的隐形主宰者。这种现象出现,很大原因在于: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经验丰富,知道哪些学校实力强、哪些专业未来更吃香,所以,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就当仁不让。

这里,家长普遍忽略了以下情况:这个阶段的考生大多是十七八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上大学——读书。而书是由考生去读,如果他不认可、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所以,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该以考生为主,家长只能起参谋、辅助的作用,绝不能越位,更不可包办代替。

目跟从

孩子的成绩不一样、志趣不一样,人家填报的学校、专业能被录取,盲目跟着人家走,自己的孩子不一定就能被录取。面对高考志愿填报时,一定要好好研究、读通、弄懂,切忌盲目跟从。

还有不少的家长犯了“目光狭隘”的禁忌,导致孩子错失了很多机会,比如多渠道升学机会。不少地方,特别是甘肃省许多农村的家长,不让孩子去远一点的东部沿海城市上学,宁可躲在“家里”读二本,也不愿到外省读一本。希望考生家长能主动把眼界放宽,多渠道、多方面了解各类高招资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选择其孩子的升学路径或高校。

忌冒险主义

以往有的考生在偌大的志愿填报表上,只报一所或者两所学校,这是高分考生和家长易犯的错误。其实,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掌握孩子自身的真实水平,盲目追高,结果导致志愿失误,影响了孩子的前程。家长和考生要详尽掌握院校数据与信息,并将高考志愿表填满,不放过任何机会,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忌凭感觉走

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切不可跟着感觉走,而应该跟着招生章程走。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考生应该依据高校的招生章程来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

以往有考生觉得自己的总分肯定能上心仪的院校,连招生章程都不看,直接填报。等到录取结果下来,才发现总分达到录取要求,可英语单科成绩没有达到规定分数(招生章程有规定),最后被调剂到冷门专业了。

可见,感觉有时是会骗人的,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要保持理性,最好是用高校的招生章程来指导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即指导性填报,如达不到高标准,也应做到低要求,即把关性填报。

忌忽视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抓住关键、根本、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要忽略一些细节。有时候,因为忽略了一些细节而导致全盘皆输。

在熟悉甘肃省高考政策情况下填报志愿,必须了解清楚目标院校的详情,去年就有考生因为院校名称相近,600多的高分却填报了一个三本院校,导致高分低录的结果。这些细节,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都非常大,所以千万不能忽视。

另外,在填报高考志愿中,兴趣很重要,但认识自我更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认识自我、对自己有客观清醒的认识,才是填报志愿的首要因素。

新闻推荐

兰州高新区税务局: 优化服务便民办税

本报兰州讯(通讯员李辉张永年)为全面落实纳税服务举措,兰州高新区税务局坚持按“需”服务,做好个性化服务,召开纳税人专题培训...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