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文化渊源感悟国学智慧 顾大朋金城讲堂“趣”讲国学

兰州日报 2019-06-23 01:36 大字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华静)6月22日,80后国学博士、援疆名师顾大朋做客《金城讲堂》,她以《国学名义楷定》为题,和大家一起追溯文化渊源,感悟国学智慧。

顾大朋说,在“国学热”日益“升温”的今天,我们讲国学、学国学、论国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楷定国学名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内涵、把握其走向,并通过国学涵养心灵、润泽生命。

“国学成为中国学术的代称源于1904年,邓实在上海的《政艺通报》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1905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首,从此‘国学’一词成为中国学术的代名词。”顾大朋介绍,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认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央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而中国现代思想家、理学家马一浮认为,“国学者,六艺之学也。”此教(六艺)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十余年来普遍承认,一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

那么,这两种对国学的定义的异同何在?顾大朋阐释道:“两种概念是广义与狭义之分,只是角度不同,并无高下之分。他们观点的共同点是国学都要经世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

在两个小时的分享中,顾大朋立足时下的“国学热”现象,由古至今、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国学”概念的渊源与流变,更进一步以现代学术视野下“国学”概念的出现为重点,结合自己对国学的学习与理解,辩证分析了邓实、马一浮等国学大师对国学的定义,让我们对国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新闻推荐

省直机关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助推兰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沛珂)6月21日下午,兰州市广武门街道大教梁社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省直机关助推兰州创建...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