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斌:把兰州轨道交通建成精品工程

甘肃日报 2019-06-09 04:00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对不起,工地上有急事需协调处理。”见到孙红斌,是初夏一个上午,还不到兰州市上班时间。他的同事告诉我,7点多就出门的孙红斌,已经连着跑了小西湖、西关什字两个工地。自从兰州地铁开建,这是孙红斌的常态。

“不跑不行呀,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了,这个时候可不敢掉链子!”拿起杯子喝了一大口水的孙红斌说。

今年44岁的孙红斌,陕西宝鸡人,现任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别看年龄不大,已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成为业界一名德才兼备的专家型人才。

在兰州市开始谋划布局轨道交通建设时,盯上了这个西北汉子。

2013年,在兰州市多方感召下,孙红斌作为城市轨道建设专业人才从深圳引进到兰州市,爱人、孩子的思想工作还未做通,工作不等人,孙红斌只身一人来到兰州,开始了他投身兰州轨道交通建设的一段不平凡经历。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以来,孙红斌一直负责工程建设。因为兰州市独特的地形和脆弱的城区交通等因素所限,大量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深基坑开挖、盾构施工等安排都要在夜间进行,施工难题也接踵而至。在同事们和施工人员的记忆中,工程建设几乎天天处于施工会战状态,其间,孙红斌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手机永远放在枕边。施工的关键时刻,他干脆就住在现场值班室、睡在工程指挥车上。家里人打来电话,没讲几句,常常被事情打断。父母亲、儿子生病也只能打电话问候一下。

“这些年来,亏欠最多的是家人。离开深圳来到兰州,想的是离陕西老家近点,照顾父母亲方便,但这个愿望落空了。”红着眼圈的孙红斌,哽咽着说出这番话。

在全长26公里的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深安大桥南至兰州城市学院(省科技馆)盾构下穿黄河区间、兰州海关至马滩盾构下穿黄河区间为全线施工难度最高、安全风险系数最大、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区间隧道,国内专家现场调研后,定义为“世界级施工难题”。

为攻克“四穿黄河”这一难题,孙红斌和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技术攻关中,日夜奋战在穿黄河一线,紧盯技术监测数据,守候在盾构掘进现场,克服大粒径砂卵石盾构掘进过程中刀盘卡死、泥浆配备及黄河河底气压开仓换刀等高风险作业,一举成功攻克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下穿黄河这一“世界级施工难题”,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专家钱七虎等专家的高度肯定。

兰州市区地质多为红砂岩,地下水丰富,红砂岩遇水迅速软化成泥、具有流塑性,开挖难度非常大。如何有效进行基坑降水?如何快速进行土方开挖?孙红斌和团队积极研究,通过观摩学习、技术研讨、专家论证等方式探索施工经验,强攻世界级地质难题。面对五里铺站深基坑红砂岩地质突水突泥严重,基底标高仅剩余1米,持续开挖7个月没有进展,在基坑坍塌风险高发的严峻时刻,孙红斌临危不乱,成立“攻坚小组”,提出“化整为零”,对基坑采取“网格”化止水,同步采取帷幕注浆的措施进行施工,取得良好效果。

孙红斌在全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率先创新应用“互联网+培训”模式,建立了兰州轨道交通VR虚拟现实安全体验馆,编排了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火灾、触电等20余个事故人机互动场景,通过施工人员实景体验,感受事故虚拟伤害后果,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依靠科技,实现工程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将兰州轨道交通建设为一流精品工程,这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指着一排排他参与编写,住建部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住建部质量安全手册》等部级标准、规范及他和团队编制的30余项兰州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现场施工管理等规章制度,孙红斌说。

繁忙的工作之余,孙红斌认真学习,时刻关注着轨道建设方面前沿成果。他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轨道建设有关论文5篇,组织QC课题获得国家级成果1项、省级成果10余项。他被中国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聘为专家成员,对全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开展专家巡查工作。

2019年,孙红斌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兰州市首批首席专家。

新闻推荐

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文化节在兰启动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欣瑶)6月5日上午,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文化节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启动。此次活动由教...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