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逐步理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仍有提高空间
科技成果能否转化应用,是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标准之一。但过去,甘肃省以及兰州市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曾一度长期存在,创新成果大量停留在实验室,一出现就“束之高阁”的成果并不鲜见。这样的状况正随着,破解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障碍和约束,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和潜力,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显著改善。在此过程中,近两年甘肃省及兰州市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成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创新成果一旦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必将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市科技局局长王柠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理文/图
成果转化模式增多
近年来甘肃省与兰州市成果转化与往年相比,提高不少,这得益于甘肃省与兰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与机制有了不小的改变。
甘肃省的高校开创了一套专利运营新模式,即大数据、市场需求、知识产权三方耦合下的新产品群的设计、创制与运营新模式,用有效合作化解高校存量专利转化困难与企业缺乏创新产品和技术的难题。兰州苦水玫瑰新产品群的设计、创制与运营是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兰州大学生物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利用其大数据分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通过集成创新和二次研发设计,该中心快速地创造出新奇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产品群,并通过专利保护、专利布局和专利运营,破除现有知识产权限制,形成新产品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创新,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此新模式,兰州大学生物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已研发玫瑰大健康产品39种,申请发明专利3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件,其他在研产品22种。高校专注研发设计、企业专注生产转化、销售公司专注市场销售,让新产品群达到集最新科技成果、最新概念、最新智慧、市场接受度高的效果,满足现代消费者对产品新颖新奇,多样性和变化快的要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好的发挥优势,最终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
部分科研机构采取“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模式,成果转化起步很早,或是研究所控股公司联合转化成果,或是成立专门的中心负责生产销售自行转化地科研产品,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奖励体系,使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人员均获益。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很早就重视成果转化,早在1995年就建成了当时国内第一个兽医生物制品GMP中试生产车间,对研究所研制的疫苗产品进行转化。2003年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兽医生物制品GMP车间,2006年成立了由研究所控股的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转化研究所研制的疫苗产品,研究所不再生产疫苗产品,疫苗产品直接和公司联合转化。同时,研究所培育了另一个经济增长点——自行转化研发的动物用诊断试剂产品,经过多年的培育,诊断试剂产品销售额逐年上升,为了做大做强诊断试剂产业,2012年成立了诊断中心,专门负责诊断试剂的生产销售工作。在做好产业开发的同时,也让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人员获得了相应的报酬和奖励。制订了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经过10多年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奖励体系,使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人员均获益。
多项措施保证成果转化
甘肃省为了鼓励科技成果能尽快转化,更好的应用,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的实施意见》,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财政厅印发《落实关于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的实施意见奖励措施实施方案(试行)》,奖励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的企业。年度奖励资金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各落实安排二分之一。
此外,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制定《甘肃省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及后补助管理办法(试行)》,对每个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成员单位给予总额不超过30万元的经费后补助。省科技厅制定《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初次认定的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按照《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支持标准给予后补助奖励。当年同时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者,按《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中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给予后补助奖励。
此外,甘肃省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研发能力弱、买不起贵重仪器、新产品没法进行检验检测等问题。2016年9月,兰州科技大市场在实施全省科技创新券发放工作。科技创新券是利用财政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的配额凭证,旨在降低中小微企业科研成本,提高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利用率。科技创新券分为检验检测、专利申请、技术转移、委托开发4类,省内中小微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每年度可申领每类创新券5万元,可抵用科技服务单笔费用的70%。创新券接收机构在完成服务事项后,可获得相应补助。据了解,兰州科技大市场科技创新券发放工作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向近2000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近亿元,收券服务单位提供各类检验检测等服务10万余次。
市场需求是成果转化的动力
虽然近年来,甘肃省及兰州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往年大幅提高。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依旧存在。以兰州市为例,就技术能力而言,兰州地区是相对比较强的,但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主要技术力量研究方向与市场衔接不紧密。兰州地区科研院所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多,应用开发研究的少;关注国家目标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多,关注兰州地方经济发展的少。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各大专院校、行业研究院所、地方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五类科研机构构成中,企业研发中心数量较少,投入不足,成果的产出能力有限。与之相应的技术研发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各高等院所和科研院所,少部分在产业企业。
就接收能力而言,兰州地区是比较弱的,主要是企业和园区数量少、规模小。以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园区(基地)还存在配套设施不全、产业规划不完善、产业层次不高、产业规模不大等问题,科技产业园区(基地)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力不足,产业聚集效应不强。传统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基本上都属于中央、省属大企业的子公司,受制于其母公司的战略布局,这些企业一般都是开展高度依存于资源的上游产品开发,而未能开展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开发,传统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开发速度慢,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的动力和能力均不足。
此外,作为创新主体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专家分析,技术专利转让和应用不足是甘肃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短板,科研产出与市场需求难以对接。科研人员过于关注专利的数量,而对市场应用重视不够,使得专利很多,但真正有价值的很少。
王柠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多集中在3至6年。通常而言,发明专利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比较长的周期。科技成果转化通常包括3个环节。源头上是科技成果的供给,后端是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需求,中间要依靠中介,把供求双方联系起来。他认为,很多时候,高校院所的研究一开始就没有面向市场需求,因此产出的技术成熟度不高,后续试验、开发成本高,转化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同时,大多数企业接收消化技术成果能力较弱、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中间环节服务能力不足等,都影响技术成果与市场的对接。
“市场需求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动力。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对接市场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技术本身的适用性问题,不能片面认为突破性技术必定带来产业化成果。当前,不少科技成果距离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我们既要针对‘卡脖子’技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也要着眼技术商业化,提高工程工艺水平。”王柠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亚斐)5月28日上午8时许,城关区小学新生报名平台正式开放。据悉,31日前的报名均为模拟报名...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