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组建7大学科群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耿睿
1909年建校的兰州大学,经过百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人才造就和汇聚的高地、国家与区域创新体系中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创新基地、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更为突出的战略要地,成为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和较高声誉的著名学府。2017年,学校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今年恰逢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百余年来,一代代兰大人胸怀立足西部、放眼世界的远大抱负,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双一流”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为推进“双一流”建设,今年兰州大学将力求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兰州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李兴业介绍说,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学校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目前,兰州大学以内涵建设为中心、以综合改革和条件建设为支撑,以“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为学科建设思路。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40个。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兰州大学有6个学科进入其所在学科前10名,其中草学进入前2名,生态学进入前3名。截至2019年3月,学校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达到12个,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数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00名。
据了解,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兰州大学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等一流及特色学科的基础上,组建了7个学科群,构建以学科为基础、学院为主体,学科群统筹、部门服务指导的协同管理的学科组织形式,有力的促进了学科间互相支撑与交叉融合,从而实现学科群内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其次是成立实体性创新研究机构。兰州大学在高峰学科建设中,打破学科壁垒和固有藩篱,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高峰特区”,通过特殊的政策与精准的资源支持,筑巢引凤,支撑高峰学科建设。
以化学为核心的物质科学学科群,围绕先进材料、新药研制、地方中药材开展研究,首次合成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大尺寸单晶,研究成果在Science发表。以大气科学、地理学为核心的地球科学学科群,深度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祁连山关键区综合科考,在“一带一路”沿线布设激光雷达网,为祁连山生态安全保护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支撑,“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生态学、生物学为核心的生态安全与区域发展学科群,立足西部生物多样性,建成多个野外台站,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Plants,PNAS,PlantCell等国际顶尖期刊。以草学为核心的草地农业学科群,直接服务于扶贫、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在草地生态修复、农业“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草食畜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率先提出“藏粮于草”,推动我国从“耕地农业”向“草地农业”现代化转型,为国家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政策咨询。出版的《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填补我国农业伦理学研究与教学的空白。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梁永民教授告诉记者,2019年学院将以化学领跑学科为核心基础,实现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药学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聚焦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建立先进材料研究院,立足区域特色应用转化、建立药物发现中心,力争使兰大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到全球80至90区间,2020年确保兰大化学学科保持在“双一流”学科行列,第五轮学科评估排名进入A-行列,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田文寿教授则表示,学院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一个地基立体观测网,与中科院共建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与甘肃省环境监测站共建大气成分监测超级站和大气污染激光雷达观测网,培育和拓展新的学科增长点。推进与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相关单位开展实质性合作,以提升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将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扎根西部,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兰州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李兴业说。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记者苏叶通讯员路晓峰陈淑娟)4月12日记者获悉,“神医”诈骗团伙最后一名逃犯王某某被兰州西固区法院...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