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均: 以梦为马踏冰川

甘南日报 2019-04-02 08:50 大字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的家中,他常坐的沙发边是一大摞专业书籍。86岁的李吉均虽然身体状况不比从前,但手头的工作却没有停下。3月初,李院士还召集学生们开会,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和研究进展。

李吉均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地理与地貌学家,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现代冰川、第四纪古冰川、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在东亚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影响研究。

他是兰州大学受人尊敬的“大先生”,“一师门四院士”、师生三代先后勇闯地球“三极”的学术佳话广为流传。

骑一匹白马,漫游祁连山

1956年,李吉均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被推荐到兰州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

有人劝他不要去,说去了10年都回不来。可李吉均却没有犹豫,因为上高中时,他心中就有一个“骑着白马漫游在祁连山中”的梦想。于是,他毅然踏上了西部这片热土。

1958年,李吉均作为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首批队员,第一次见到了魂牵梦绕的祁连山。

梦想变成的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浪漫。他说:“骑的是白马,不过是一匹年迈的老马,否则性子刚烈驾驭不住。”当时条件差,李吉均和队友穿着厚重的老式棉袄,租用老乡的牦牛或骆驼驮行李。他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艰难前行,足迹踏及祁连山各处的冰川、雪山。

1973年,李吉均加入中国科学院青藏考察队并担任冰川组组长,主要负责西藏以及横断山脉的冰川考察研究。经过多年野外考察,李吉均和冰川组成员遍访了西藏及横断山等地的冰川,并完成《西藏冰川》和《横断山冰川》专著。

1979年,在第6期的《中国科学》杂志上,李吉均等刊发了一篇题为“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的论文。这篇论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集体创作,系统全面地提出青藏高原在晚新生代经历两次夷平、三次隆升的观点,一发表就在当时的地学界引发了强烈反响,开辟了青藏高原研究的新阶段。

此后,李吉均对青藏高原隆升问题的思考研究从未停止过。之后20年间,他先后独立或与人合作提出了“青藏运动”“昆黄运动”等概念,清晰地阐述了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格局的成因,使青藏高原隆升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在采访中,李吉均翻开了一本上世纪50年代的野外考察笔记,详实的文字、数据记录,精致的手绘冰川图,无不透露着这位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李吉均学术生涯最真实的写照。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地学界展开关于庐山等中低山地有无第四纪古冰川的大争论,李吉均没有盲从地学权威的结论,在三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庐山存在大量湿热地貌遗迹和部分寒冻与泥石流地貌系统,得到了地理学界的广泛认可。自此,困惑中国地学界半个世纪的古冰川之争大体被澄清。

对李吉均的科学精神,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深感敬佩:“李老师治学严谨,态度认真,对事业一丝不苟。他搞研究或写学术报告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工作台前,好像与世隔绝了一般,甚至连吃饭都认为是多余的事。”

为了鼓励青年学生从事科学研究,2006年,李吉均和时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王乃昂教授把教学成果奖奖金全部捐出来,设立了“求真”奖学金,鼓励青年人在科研之路上求真务实。

只有艰苦奋斗,才有希望

2015年12月,李吉均的学生陈发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此之前,李吉均和学生秦大河、姚檀栋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门四院士”一时间传为佳话。

谈起自己的院士学生,李吉均非常谦虚:“是他们自己很努力,我只是发现了他们,并把他们引进了正道。”

姚檀栋经常会对自己的学生说,“要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样的理念,源自他的老师李吉均。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彭廷江是李吉均的学生,他说:“李老师现在还在带硕士、博士研究生,前几年身体状况允许时,经常和我们一起去野外考察。现在虽然不方便外出,但依然非常关心学生的研究和论文。”

在李吉均指导的10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地理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和学术带头人。其中,3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多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名录。

2012年,李吉均带领学生用“野外考察、实地讨论”的方式庆祝自己80岁的生日,在景泰黄河石林的户外考察中,师生四代共话黄河地质沧桑和演化历史。

在李吉均手边,放着一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报告,这个名为“青藏高原东北缘陇中盆地及周边晚新生代沉积、地貌及水系演化”的项目,在他和团队的主持下去年刚刚结题。

当初那个骑白马踏遍祁连山的梦想,让李吉均情牵西部60余载,扎根兰州大学大半生。

在李吉均看来,地处西部的兰州大学很有“出息”。他说,“和东部高校比,兰州大学有劣势,但是对于一些学科的发展,比如地学,西部却是一块‘沃土’,科研工作者大有可为。”

提起和他一样,在祖国西部坚守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在兰州大学学习的青年学子,李吉均的话很短,但却铿锵有力:“只有艰苦奋斗,才有希望!”

(据《甘肃日报》)

新闻推荐

刘家峡水电厂连续安全生产6460天

本报兰州4月1日电(记者康劲通讯员徐大志)4月1日,位于黄河上游的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迎来建厂发电50周年;截至当日,该企业连续...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