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兰州日报 2019-03-29 01:54 大字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建平文/图

初春的兰州新区乍暖还寒,在西岔镇锦亿圣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伴随着缝纫机有节奏的哒哒声,身着红色工作服的杨亚鹏坐在机器旁正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

“如果当初没有来这里工作,我现在还在家整天围着锅台转呢。”身高仅有120厘米且腿部有残疾的杨亚鹏说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以前走到哪里别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打量我,更不要说找工作了。在这里,我不仅能挣钱养家,而且找到了自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018年3月,被兰州新区认定为“扶贫车间”的兰州锦亿圣服饰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在82名员工中,有24人来自新区周边和省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19人还是残疾人。

“在我眼里,他们就像我的孩子,除了身体有残缺,其他方面丝毫不比身体健全的人差。”公司总经理赵晓兰对每位员工关爱有加。

兰州锦亿圣服饰有限公司是新区认定的第一批扶贫车间,主要从事中高档西服、衬衣、企业形象服、行业工装、特种防护服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公司承接出口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国的外贸服装加工业务。在上海、甘肃、青海、宁夏等地设有营销中心。

腿部有残疾的魏晋山是新区秦川镇六墩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本只能靠低保过日子的他,现在有了新的身份——兰州锦亿圣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工人。“公司包吃包住,一个月能拿两千多元。”算起这笔账,魏晋山十分高兴,“活儿轻松,收入好,能自给自足,以后的日子有盼头了”。

“在这里我不仅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还收获了爱情。”22岁的董妮妮来自庆阳贫困山区,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她是个双腿截肢的残疾人。在生产车间,看着来回奔波脸上总是绽放着笑容的小姑娘,丝毫看不出她是一个戴着假肢的人。

李正和多重残疾,腿脚不便,视力也不太好,听力、语言都有障碍。坐在车间操作台前的他却麻利干练。衣服经过烫衬、搭肩、上袖、合缝、卷底边等20多道工序到了他手中,由他来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去线头儿”。李正和手拿一把小剪刀,熟练地剪着衣服上的线头儿,并且在小本上记录下件数。“现在每个月都可以挣到两千多元,我很开心,父母也很放心。”

近年来,兰州新区将扶贫车间设置在脱贫一线,通过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学到了技能,还增加了收入,生活有了奔头,扶贫车间已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重要力量。

“公司通过手把手教技术、一对一供岗位,帮助他们成功‘造血’,让他们逐渐走上致富路。”赵晓兰说,“在我眼里,他们和正常人一样,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我只是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他们有机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为了帮助车间里有语言障碍的工人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赵晓兰通过网络、书籍自学手语,不仅方便和这些工人交流,更让他们感到暖心。

近两年,新区将扶贫车间作为实现贫困户就地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手段来抓,探索出了一条以扶贫车间为载体,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径。现如今,新区已认定扶贫车间6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3人。这些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激发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原动力,吸纳解决更多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开创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百姓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新区脱贫攻坚精准施策树立了新标杆。

“在这里,他们不仅有稳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扶贫来扶志、扶贫来扶智,让他们树立自信,通过培训提高技能,将来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靠诚实劳动自食其力。”赵晓兰说,将来要在新区周边的各乡、村设立“扶贫车间”,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带动脱贫为宗旨,解决附近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就地就近就业问题。“让他们享受和煦的阳光,人间的温情”。

新闻推荐

《落实进行时》节目3月31日播出 市城管委将做客直播间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颜晨)《落实进行时》节目将于3月31日播出,本期节目将邀请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做...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