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情诗”带来的启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写一首情诗给兰州”。2018年岁末,兰州向全国诗人发出邀约,开启了诗歌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30位在中国当代诗坛享有盛誉的著名诗人齐聚兰州共话“情诗”,一件件作品从全国各地雪片般飞来。兰州,这座山水之城,又一次以独特的魅力展示在世人面前。
“写一首情诗给兰州”是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明办主办的一项大型创作交流活动,也是打造“精致兰州”,建设“文化兰州”的重要举措之一。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活动已圆满完成了宣传发动、邀请著名诗人来兰采风、讲座交流和征集稿件等阶段性目标任务,目前进入作品评审阶段。
“截至今年1月中旬截稿时,共征集到4200多件作品,其中涌现出不少精品佳作。”活动主办方有关负责人日前向记者介绍说。
这次活动是新时代兰州对外宣传工作的一场经典之作,全面展现了兰州的人文内涵和城市形象,让兰州通过诗歌走向世界,也给这座城市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拓展外宣空间,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启示一:贵在创意
“集中邀请这么多著名诗人抒写一座城市,用‘情诗’挖掘和呈现城市文化,这在全国并不多见。”活动指导单位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的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全国举办诗歌艺术节、诗歌旅游节的城市很多,但是以情诗形式礼赞致敬一座城市,在全国文学活动和城市推介中还是首次。“说明兰州很有魅力,这次活动的创意非常成功。”这位负责人说。
事实上,近年来,兰州市把做好外宣工作作为促进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升创意水平,举办了“城市面对面”等一系列反响不错的外宣活动。而此次“写一首情诗给兰州”活动的成功举办,则是兰州市外宣创意水平不断提升的又一例证。
启示二:借力发力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在这里融合沉淀,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在兰州留下了或豪迈洒脱,或婉转细腻的诗词歌赋,给兰州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诗意。
邀请30名全国一线著名诗人来兰州采风,感受这座城市之美,是借助外力对兰州文化资源的又一次深入挖掘。
“晚上路旁的灯光线条特别美,整个城市都是有色彩的,连河水都是。”第一次来到兰州的诗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张战说,来兰州之前,他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仅限于牛肉面、白兰瓜等美食,当来到这里后,发现这是一座特别有魅力的城市。
在诗人的眼中,兰州的魅力是无限的。在兰州市举办的恳谈会上,诗人、黑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李琦说:“在兰州的人爱兰州,离开兰州的兰州人想兰州,而我们这些平日里好像和兰州没什么关系的人,在这两天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兰州人,我们都爱这个地方。美丽的黄河与兰州,写一首情诗怎么够?”
“一个南方人,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瑟瑟发抖,但是我还是要来。”诗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于坚坦言,自己不仅是为那一碗牛肉面和黄河而来,更重要的是为曾经的那份“恩惠”而来。
于坚说,上世纪80年代,正在读大学他不知该将作品投入何处之时,一份来自兰州的文学刊物《飞天》映入他的眼帘。后来,随着作品在《飞天》的刊发,他便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启示三:高点谋划
为了办好这次活动,兰州市对活动品牌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邀请哪些诗人来兰州采风?举行什么形式的交流活动?对诸如此类的活动主体内容,活动主办方都进行了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来兰采风诗人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为主等原则,并对活动关键环节持续开展督导。
同时,兰州市还协调指导单位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发挥专业优势,协调所属理事单位、文学期刊发布征稿文讯,在全国文学界、诗歌界迅速全面深入推广。
精细的组织、周密的安排,使活动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稿源覆盖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外的来稿。广大投稿者中,既有专业作家,也有热爱文学、诗歌的普通群众。其中,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只有10岁。
而从社会反响看,活动一经推出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各类媒体对“写一首情诗给兰州”的报道达到1000多次,使兰州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闻推荐
3月13日,天灰蒙蒙的,但雁南街道大雁滩社区计生专干李霞却在十字路口带着微笑当起了交通劝导志愿者。据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广...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