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的小曲子

白银晚报 2019-03-13 09:24 大字

●张治卫

图片据兰州新闻

大井子的小曲子即折子戏,清同治初传入,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由眉户剧演变而来,与西厢调相似,但又有根本的不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就跟庄稼品种引进种植后,适应了本地的气候和土壤,一个新的品种诞生了。自从小曲子传入大井子沟,就根植于这片土地,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就像山沟里的沙枣花一样,没有艳丽的色彩,但还是庄家人的心爱。在花蕾初绽时,家家都要装上一瓶水,插上一把沙枣花,让花香充满整个房舍。小曲子的曲调已经成了流淌于大井子人们血管里的一个音符,辈辈流传,人人能哼。一个人走山路时,边走边唱既能解乏,又能解闷。年头节下串门喧谎(唠嗑),喧谎要比唠嗑内涵深得多,意为可以放开畅所欲言,即使出言有误,权且为谎,不忌不究。喧谎时来上几个“好家”,兴致来了,一把三弦伴奏,唱上若干曲牌,引得满庄子的男女老少前来听戏,其乐融融,好不热闹。上了舞台,分清角色行当,正式化妆打扮,演的有板有眼。

唱小曲子伴奏乐器以大三弦、板胡为主。腔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悲壮、时而凄凉,委婉动听、潇洒浪漫,而且音调种类繁多。如:岗调、琵琶调、五更、慢五更、东调、西京,川调、金树、金钱、大哭、小哭、乐头、乐尾等等。

小曲子分为两类,一类是坐唱,也叫清唱,一类是戏曲。坐唱以唱为主,并伴有乐器。主要有:《太平歌》《十里亭》《庄农歌》《刮地风》《割韭菜》《小放牛》《十二大将》《八度神仙》《王祥卧冰》《新打庄子》《降香》《哭五更》又名《皇姑出家》等,各有其特,抑扬委婉,甚是好听。坐唱内容丰富,各有腔调,其主要内容反映人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怀旧,以及对太平盛世,五谷丰登的期盼。其中也有一些祈福的内容。不论怎样,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戏曲也有十几折子,主要有:《李彦贵卖水》《张良卖布》《花亭相会》《美人观》《采红梅》《下四川》《梅江雪》《小姑贤》《赠金》《阴阳河卖水》《平贵别窑》等。戏剧各有情节,然而大部分都是奸臣害忠良,相公招姑娘等,传播国人的传统美德忠君报国,蕴藏着人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追求与向往美好生活,教育家庭尊长爱幼,嫂贤姑敬。

大井子的小曲子是当年从水川金沟口请来的名叫杨花旦(其名不详)的民间艺人,传授指导。由于每折戏的内容不多,剧情简单,人物少则两人、多则四五人,一折子戏一个中心,好学易记、道具简单,伴奏者都不用识谱,演唱者只要好学,嗓音好,不是“左”腔就行。尽管每折子戏在故事情节上是一样的,但在形式和内容上稍有差别,即有简有繁,开头多样,结局类同。同时在唱腔音调上亦略有不同。可见杨花旦也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一戏多样,随机应变。大井子的小曲子,据说是杨师傅给了偏份饭,说是当时把杨师傅伺候得好,他便指导得好,传授得全。如其不然,便断章丢句,简略情节。比如王岘乡大坝滩村的小曲子,武川乡黄崖沟的小曲子和大井子的就有差别。

要说大井子人对小曲子的痴迷,真是到了极点,极具故事色彩。孝天翁为了学会弹三弦,真是到了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程度。让弹得好的人把压弦的指法划在布条上,挂在弦子头上,边看边弹,不吃饭的苦练指法。练到最痴迷的时候,由于冬天家里没有取暖设施,全靠热炕,孝天翁把自己的被子开了两个洞,伸出胳膊,被子可以盖好全身,热炕可以暖和脊背,两只胳膊冻得冰凉,但苦练弹弦子的决心和意志没有动摇,终于弹得一手好弦子。

板胡、弦子历来都是口传手教、自己悟性、心领神会传承的。定音靠的是对音的感觉来确定,弦定的硬了唱腔太高,定的低了不能满足唱腔需要。在那些年,弦子弹得最好的当属孝显翁,他定出的音节对于演唱恰到好处,能用“硬中弦”定音,左手技法板、枯、揉、扣、滑精湛,右手拨子弹、挑、双弹、双挑、滚技法娴熟,弹奏旋律音域间高低变化自由,可奏出各种滑音,给小曲子演唱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演奏抒情的旋律和激昂的曲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弹出的音色,高音坚实清脆,中音明亮圆润,低音丰满浑厚。只要二里路上听到铮铮如鸟脆鸣的弦子声,侄辈的说:“今晚是九爸弹的,”孙辈的说:“这是九爷的弦子。”这就是全沟人对孝显翁的赞誉。拉板胡当属治万是头把,小曲子演奏板胡作为主弦,虽然是口传手授,但自己悟出了分弓,连弓,抖弓(颤弓),断弓,顿弓等演奏技法。演奏时强拍或强位置的音使用推弓有力,弱拍或弱位置的音拉弓、柔滑恰当。在特别强调的重音强音,拉弓或抖弓有劲。使用拉弓加抖弓演奏出的悲壮情绪曲调扣人心弦,引人同悲。一旦演奏明亮的音色,高亢曲调,能让全村听见。

小曲子旦角唱得最好的是治庭,是小曲子戏的真正“好家”。十二三岁时,装扮姑娘、丫鬟(旦角),身段、神气、台步、表演姿态横生,维妙维肖。表演以细腻,口齿伶俐见长。方言唱出来字正腔圆、柔软押韵,嗓音柔脆、玉润珠圆。在前后川各地表演时,惹得上了年纪的老婆婆门总想领到家里看看,台上好看的姑娘,到底是怎样个男娃娃装扮的。

小曲子的人物都由孝正翁一手装扮,俗称“妆身子”。妆身子的行头戏箱、衣帽包袱一手购置,亲自保管。孝正翁手有巧工,做出的转灯点上煤油灯转动灵活,纸剪的人物活灵活现。对不能购买的头饰自己亲手制作。妆出的相公,眉眼线条美观、简练、干净,对称并富于神韵,头上戴一顶生帽,身上穿一件绣罗袍,能和大戏中的人物相比。装扮旦角不仔细很难看出男扮女装,丑角传神、干净、美观,虽然是山沟里的小曲子,从不画赃为丑。大井子的小曲子能百看不厌,除了演唱者都是些“好家”、传授指导的地道外,孝正翁在后台为前台做了弥缝,妆身子功夫为人物增添了传神如画的魅力。

过去,每至冬闲,人们就开始排练小曲子。解放前大都设在私人家里,伴奏者盘腿坐在热炕上,表演者在地上演唱。年长的卷着旱烟叶子抽烟,火圈子上的罐罐茶热气腾腾,连听带看,年轻人窗口门前围得前拥后挤,看排练,学动作,耳濡目染,都成了唱家。解放后,排练节目的地方逐步由私人家转入集体公共场所,一般都在学校,参与的人也愈来愈多,演出场地由以往的地摊子转入搭台演出。至“文革”期间,一扫而光。现在的年轻人在隐约记忆中产生了疏离,对小曲子戏发生了“感情飘移”。但是,大井子的小曲子正如戏剧理论家王正强说:“这是一个文化多元和文化贫困并存的时代,现代社会的快餐式消费创造了浮躁的文化氛围。”民间文视的渗透性很强,会持久地融入当地每一个人的性格、精神和骨血之中。在年轻一代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随着文化素养和艺术鉴别力的提高,可能会“勾连起故乡思恋和对生存根基的历史记忆”,传统文化依然会有自己的魅力。大井子今天已经城市化,民风的变化也使小曲子戏的观众发生了飘移,新一代大井子人的生存土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文化认同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导致小曲子戏像风一样在民间飘散。然而大井子的人们每每想起和随口哼起这些难忘的曲调,还有一番风味,令人回味无穷、思绪万千……

新闻推荐

兰州北出口年内添新绿

3月12日,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城关区大砂坪北出口绿化带建设项目招标公告,城关区计划投资300多万元对北出口绿化带进...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