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仁用笔墨赋予黄河石生命
杨德仁出生在陇西,自幼就喜欢书画,但那时家境贫寒,除了跟长辈学习一些书画的基础之外,再没有什么师承。杨德仁回忆说:“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也没有老师专门指导。记得在上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来我家家访,看到我画的画,非常吃惊,问我‘这是你画的吗?’当时父母很自豪地说,不好好学习,就是喜欢画画,班主任为了鼓励我,说:‘那好,画的这么好,那就给我画个四条屏,我挂到家里。’后来我真的画了四条屏送给了老师。这是我绘画道路上第一次得到长辈的赞扬和鼓励。”
虽然没有学习书画的环境,但杨德仁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爱好。1965年他从老家陇西招工到兰州工作,这不仅是他工作、生活的一个转机,更是他书画爱好的一个机遇。杨德仁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钱松喦中国画《砚边点滴》,便视为珍宝。因当时的环境能得到这样一本书真是莫大的运气,也由此我爱上了山水画,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后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各种书法篆刻绘画书籍陆续出版发行,也有了各种展览,让我开了眼界,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而且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了一点皮毛。1987年又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这两次学习才让我真正走上了书画艺术的道路。”
杨德仁的艺术道路充满着艰辛,因为没有名师指点,自学就成为了他成长的唯一手段。杨德仁说:“我的书画都是通过自学,因此当时我就为自己定了向大师们学习的目标,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都是我学习的老师,他们都是从诗书画印中走出来的大师。所以我也从诗书画印入手,直到现在他们都还是我最好的老师。”
博采众长,反而让杨德仁对书画有了更深地认识,也让他更早的就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在兰州,黄河奇石被很多人推崇。黄河石经历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在年复一年的岁月沧桑中,经黄河水的冲刷、撞击,自然形成千奇百怪的神奇图形,有的似山水,有的像文字,粗狂自然,朴实无华,其神韵就在于以形写意,神形相兼,使赏石者看了神往,品之神思,如梦如幻,物我皆恋,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河石是中国奇石种类中集天然美,形态美,神韵美于一体,艺术品位极高的珍贵石种。而来到兰州工作以后,杨德仁对黄河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藏石、觅石、赏石、画石,在担任兰州古城书画院院长的同时,还担任着兰州市西固区观赏石协会会长。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与黄河奇石形成了化解不开的渊源。
杨德仁告诉记者:“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画黄河石的,黄河石是绘画中最难表现的一种物体,古人范本里根本没有黄河石的画法,这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一个物种的研究与成功需要时间。我研究黄河石三十多年了,但是还没有达到我心中想象的效果和艺术境界。在这三十多年中,研究笔墨的变化风格创新,力求把不懂的、没有生命的、无语言的一块顽石,赋予它生命、灵魂、语言,给它以文化。”
杨德仁被誉为“中国黄河石画第一人”,说起画黄河石,他说:“有了中心思想,技法就很快进入角色。中国画的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用灵魂的线条表现出黄河石的质感,尤其是石的水墨淋漓、云烟变幻、虚无鸿蒙、禅境气象。能达到笔墨的高境界,借用宾翁五笔七墨无所不能。将书法、篆刻、金石铿锵,与黄河石万古苍雄、斑驳融为一体,笔与墨、墨与水、色与墨、色与水融成一片。自然艺术之境为石的弘化和演变,对应的是无穷之境、丰富多彩和审美精神的享受。贾又福先生说‘再高明的目标和思想理念,都得靠多少年的艰苦研究和实践证明落实。堆薪垒土,迷途学步,蹒跚前行,择一而从,面壁破壁。’”
杨德仁画的黄河石得到了业内人士的称赞。有专家称赞说,杨德仁笔下的黄河石,有大美不言的美徳,有历劫亿万天开画的意境,有流水有声,奥石无语的禅意,有大漠石魂的气质,有石隐玄机的奥妙,有淘尽黄沙始见真的清爽,有万籁无声天境空的诗意。杨德仁画石,不仅仅是关照自然,而是从艺术的内涵和思想的深度上发掘出了黄河石独有的大美,营造了一个万籁怡然,自由自在的和谐境界。那些似真似幻、似与不似的图形、纹路、象形,已不是单纯景象的自然无语,而是带灵性的生命体征,在深情的与德仁先生对话,对观赏着私语,滔滔不绝的倾诉着自己蕴藏在生命深处亿万年的玄机和神秘。
“我为黄河石写过一篇文章《演化中的黄河石》,文曰:‘混沌除开,宇宙始生尘。大道周行,顽石微显象。盘古开天,三界隐石境。日月相印,地造始成形。风霜雨露,亿磨通灵气。宇宙奥秘,符号玄太古。人伦创立,天地演化宽。女娲补天,金霞耀神州。黄河文化,中华民族魂。’我研究黄河石画法,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和风格。有人评论说,我画黄河石为现代石文化注入了精神艺术和灵魂文化,称我独树一帜。”杨德仁告诉记者。
画黄河石为杨德仁打开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之门,但他的山水画也是别具特色,他是一位艺术造诣很全面的书画艺术家。而且因为他生长于西北大地,大西北的山川所呈现的粗犷与质朴,雄强与奇崛,浑厚与苍茫,使杨德仁对西北山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情。几十年来,他用他的画笔饱蘸生命中难以割舍的山水之情,去构筑西北山水博大精深的气势,以其雄浑、苍劲、厚重的笔墨语言,透露出的是勃发的自然生气和涌动的生命力,表达出他对自然山川,天地精深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杨德仁说:“我的书法早期从石门颂、好大王碑、石鼓文入手,学习线条的内在美,再用篆刻金石味追求的苍古味。最后总结研究,决定用石鼓文、好大王碑、石门颂的书法线条,再把甲骨文的结构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一种书写风格。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以智慧的心态,才敢放言,艺术境界才能得以升华。领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八千年的文化长河哺育了中国书画,它才成为了国之精粹。而有了文化精神支柱,自然胸有笔墨气自华。足我一生受益。”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孔德胜
文/图
新闻推荐
多数家长对儿童乳牙患病不以为然,认为孩子早晚会换新牙。岂不知乳牙好坏不但影响健康,也影响恒牙生长。龋齿是小儿常见病,为...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