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劳动者幸福的样子,真美” 探访冬日里的兰州户外职工爱心服务站
开栏的话
又是一年春将到。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工人日报》记者深入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分赴各地城市乡村、工厂企业,以不断增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履行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生动记录祖国大地的新气象、职工群众的新作为、各地发展的新篇章,与劳动者一路同行,充分展现各地职工群众昂扬奋进、辞旧迎新的精神风貌。
本报从今日起在一版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连续刊发本报记者深入基层的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三九四九冰上走”。农历新年到来前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黄河边上的兰州冷风刺骨、滴水成冰。每天早晚,在最低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里,许多户外工作者仍要为了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起早贪黑。
这个冬天,他们过得怎么样?1月17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进他们中间,和劳动者一起,感受他们的坚守和期盼。
五泉山下广场,是兰州市城关环卫局特种车辆作业队第一管理站。1月17日,室外寒风如刀割,这里的职工爱心服务站里却暖意融融。工闲时,“沐浴”在空调吹来的热风中,56岁的李炳章师傅端起一杯茶,向记者讲述着往事。
“4年前我刚来时,这里只有临时搭建的帐篷,后来盖起了彩钢房。但到了冬天,烧煤生炉子也热不起来,你瞧瞧现在多暖和……”
“这里”指的就是眼下记者所处的职工服务站。
几年前,为了顺应城市抗霾、除尘需要,环卫局新设了“特种车辆作业”岗位。由于管理站新成立、又面临着全新的作业任务,顾上了作业,就顾不得建房,当时的管理站就在路边沿街搭了顶帐篷,夏天似蒸笼,冬天如冰窖,职工们喝口热水都是奢望。
2015年后,这里建起了彩钢房,但真正的改变,发生在2018年的春天。
去年春天,兰州市总工会和城关区总工会在这里建起了爱心服务站,配置了桌椅、电视、冰箱、空调、饮水机、微波炉、洗衣机、急救药箱、多功能充电器等10多类物品,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
“服务站不仅要为作业队司机们服务,也要帮助解决环卫工人、交警协勤、市政人员等户外工作者喝水难、热饭难、歇脚难。”环卫局工会干部魏晓英说。
服务站一建成,就成了特种车辆司机们的“宝贝疙瘩”。他们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这里还安排了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
能进去接一杯热水、借一片创可贴,这让在附近作业的环卫工许积林非常感动,“我们早上4点多就上班,虽然天寒地冻,但能进来喝口热水,全身都暖和。”正在服务站休息的许积林告诉记者。
这样挂牌的户外职工爱心服务站,在兰州市有50家。
“一座服务站能服务的职工有限,但传递的温暖却无限。”经常穿行在各个服务站之间的市总干部曲婧,见证着户外职工服务站点成为兰州的社会新风尚。
正是借鉴工会户外职工服务站点的经验,兰州市建起了155座环卫工休息间,沿街的企事业单位和商铺两年间自发建起了360多处爱心驿站,许多站点配备了微波炉、饮水机、应急医药箱等设施设备。
兰州市新港城门前的兰州公交五公司二车队爱心服务站建起之前,公交司机早上5点多到岗“热车”,每到冬天一个个裹着羽绒大衣,还冷得瑟瑟发抖,而能够看到他们这副窘态的,是每天比他们更早到岗的环卫工人。
服务站建起来后,这个仅有200余人的车队要配置1台能够满足300多人饮水的超大净(热)水机,因为他们也惦记着同样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环卫工人们。
“前几天来寒流,晚上我值夜班,看到七八个环卫工人下班后,坐在服务站里,喝着热水拉着家常,有位环卫工用手机和家里人视频通话,整个画面很温暖。那一刻,突然让我很感动,劳动者幸福的样子,真的很美。”1月17日,在爱心服务站,车队党支部书记芦文贤告诉记者。
今年开始,兰州市总工会还要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由点到面逐步加大爱心站点设置数量,将爱心服务覆盖到更多的户外工作人员。
新闻推荐
1月20日,根据最新气象资料显示,本周内的24日,受西风带波动和高原短波影响,甘肃省偏南地区有弱降雪;周内其余时间,全省大部晴或...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