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平凡岗位 四十年无差错 记兰州车站售票车间客运计划员靳国平

甘肃经济日报 2019-01-21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燕春丽通讯员刘松强

靳国平是兰州车站售票车间客运计划员,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兰州车站从事过客运员、客运值班员、客运计划员,一干就是40年,他本人于1999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多次获得集团公司、车站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铁路客运车站的计划室被誉为售票车间的“大脑”,担负着整个车站的客运调度命令接发、客运营销数据分析和团体票订购服务等工作。

40年,14600天,问问时间都去哪儿了?藏在了靳师傅的鬓角里,枕在了铮亮的铁轨上。今年已年满60周岁的他,早已将车站当成了第二个“家”。2019年是他的最后一个春运,这足以成为他最骄傲的回忆。

靳国平出生于1959年,中等个子,身材微瘦,穿着整齐统一,因为工作上的热心和细心,赢得了同事和旅客的尊敬,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靳师傅”。

靳国平说:“过去那个年代没有客票所。随着科技的发展,他见证了客票计划从人工变化到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票签都靠手工粘,一个售票员面前有两个大柜子,柜子里有300多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里都放着不同到站的硬纸板车票,旅客购票时,售票员就从相应的格子里取出硬纸板车票,打印好日期后,票签用糨糊粘贴在票面上。票签上的车次、座位号要由计划室敲出来,一个人敲章一个人核对,生怕出错。

“那时兰州站虽然每天只有二十几趟车,每天旅客发送量也就几千人,但是计划室的工作却一点也不轻松。”靳国平说,随着改革的发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计划室有了局域网,车站计划室的作业方式也随着时代而悄然改变。

1996年,铁路开始实行计算机售票,硬纸板车票退出了历史舞台,红色机打车票登场。兰州站计划室的计算机与车站售票窗口前的计算机构成了一个小局域网,通过局域网计划员可以更及时准确地了解车票发售情况。虽然有了内部局域网,但列车车次、票额等信息还是需要计划室手工输入。几乎每两个月,计划室都要将这些客票信息对照上级部门下发的《票额分配表》,在计算机的后台系统中输入一次,每天安排专人,根据列车开行变化,对信息进行补充输入和核对。计划室里有一半人每天盯着电脑干这个工作,工作虽然繁琐一点,但比票签时代还是省力很多。进入新世纪后,兰州站计划室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管理实现信息化,客票信息由集团公司客票所统一分配管理,计划室的计划员只要对着计算机进行信息核对就可以了。

(转3版)

新闻推荐

“低苦艾”乐队两部纪录片在兰首映“破五”演唱会正月初五举行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1月19日,百安影城聚满了来自各地的影迷和歌迷,在“爱上纪录片”系列展映分享活动的现场,...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