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响彻阿姆斯特尔河两岸◇王维胜

民族日报 2018-12-25 09:45 大字

它吸纳天地灵气,吐出丝丝缕缕、缠缠绵绵的丝线,细细密密地作茧自缚,在水与火的洗礼中,在经与纬的交织下,完成一次无上的涅槃,然而神秘的蚕,这个自然的精灵永远不知道,它吐出的不仅仅是缕缕丝线,而且是一条由东到西的漫漫长路,一条连接黄河流域到地中海的文化路、商旅路,沿着这条长长的线,又有无数座城池矗立在这条路上。这些城市中,有两座镌刻在丝绸之路的眉间心上,熠熠生辉,以贸易枢纽的特殊地位,引起世人瞩目。它们分别居于丝绸之路的两端,东端是从西安起始后的第一座大城市兰州,西端是抵达终点的罗马前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从屋大维的罗马帝国到刘彻强盛的汉王朝,从克利奥帕特拉女王的埃及文明到海纳百川的大唐文明,从殖民贸易到经济全球化,这两座城市如同丝绸自有的光华一般,闪耀着神话般瑰丽的传奇色彩,在东西方贸易、文化传播与交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2012年9月,郁金香正在绽放的季节,我随着“兰洽会展会策划与管理”培训班来到欧洲,途径荷兰阿姆斯特尔时,我们搭乘一艘游船漫游阿姆斯特尔河。船在河上走,天鹅如影随形。这时我听到了一曲嘹亮、苍凉而又幽远的笛声,我们一行十多人,一下子被惊住了,这是在我们心头萦回了几千年的中国乐器,竟然在异域响起。循着笛声,我们看到了一个金发女郎,正是外方展务公司的雷奥妮女士。笛声悠扬,我立刻想起了祖国,想起了古丝绸之路上那恍如昨日的青春畅想。汹涌澎湃、源远流长的母亲河——黄河,出现在我的眼前,它由近及远,滚滚滔滔,流过大漠荒原,奔向白云缥缈的地方。黄河,白云,青山,一幅塞上美景随着雷奥妮的笛声闪现在我脑海中,不经意间,我仿佛看到在远川高山之处,一座险要孤独的城市静静地躺在黄河岸边,一支支商队走进了孤城,他们牵着骡马,牵着骆驼,牲畜的背上,驮着小山一样的货物。他们在专为南来北往的商人开设的驿站和客店里卸货饮马,自由互市,从汉朝到大唐,从两宋到元明,阿拉伯的贾客,罗马的商队,西域的胡人,他们带着欧洲地中海的风,中东沙漠的火,将中原瓷器、丝绸、茶叶带回遥远的西方。他们中有人走了,有人留下了,走了的除了货物,还带走了中国儒家的书。马可波罗来了又去了,玄藏去了又来了,他们的足迹、身影、故事都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静静地镌刻着。

笛声响彻阿姆斯特丹河岸两侧,我似乎觉得这带着盛唐之音的乐器声已经穿透时空,从荷兰的天空穿过戈壁荒原,来到金城脚下,响彻大漠孤城。那笛声分明是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叮咚悦耳的驼铃声,分明是一曲曲悠扬迷人的花儿,悲壮,哀怨,委婉,苍凉,深沉,随着远古的歌声,我看见络绎不绝的商队旅者穿梭往来,出自中国南方的精美丝绸、瓷器、茶叶及各种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中亚一带;而来自遥远国度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纷纷传入中国各地。笛声诉说着背井离乡的远行人的离愁别恨,诉说着那悲伤的故事……

幽远的笛声飘荡着,飘向天空,飘向水面,越飘越远,消失在阿姆斯特丹河中。雷奥妮放下笛子,静静地坐着。船舱里挤满了各国游客,没有人说话,没有人走动,他们都被东方的笛子声勾去了魂,摄去了魄,以至笛子停了好久,还沉浸于那苍凉悠远的音乐中。终于有人轻轻地拍掌,掌声稀落,渐渐连成一片,响彻整个船舱。

这时船舱里一下子活跃起来,而录好的解说词缓声用中文为游客讲述荷兰风情,讲述荷兰人骄傲不已的阿姆斯特丹港,讲述阿姆斯特丹作为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为世界贸易业牵手的故事。打个并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一个巨人,那么东方的兰州和西方的阿姆斯特丹便是这个巨人的两只手,一手送,一手接,两手接送间,一座座城市沿着这条路拔地而起。从十六世纪到现世纪,从罗马人做生意的广场到中国的茶马互市,期间丝绸之路战火不断,世间风云变幻,但这两只手从未停止过接送,中国的丝绸、铁器、漆器、黄白金、皮革、软玉,通过兰州这只手,送到欧洲各地;而西方的宝石、药材、香料、各色家具、奇兽珍禽,通过阿姆斯特丹这只手,送到亚洲各国。这是一条辉煌的大道,这是一个无形的巨人,两千多年来,这个巨人从未停止过行走,从未停止过诉说。

它年轻而苍老,美丽而粗壮。

它的故事简单而复杂,陈旧而新鲜。

阿拉伯人,罗马人,希腊人,印度人,波斯人,花剌子模国人,撒尔塔人,大食人,他们不远万里,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兰州进行茶马、丝绸的贸易经商。当大批域外商人迁居兰州这座城市后,又将他们崇尚经商的传统习俗带入到中国内地,由此带动了地处中国西北、西南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商业文化传播。他们默默地见证历史,诉说着这块土地过去曾有的繁华和辉煌,诉说着丝绸之路的变迁与更替。

元代诗人马祖常“波斯老贾渡流沙,夜听驼铃识路途。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麻桑”的诗句,是对这个巨人最好的见证。

从“张骞凿空”到丝绸之路形成,这条路上的故事一直没有中断。

且不说和亲公主、鸠摩罗什、法显、玄藏、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大梦敦煌,也不说成吉思汗、罗马教皇,还是来听听雷奥妮女士在船上给我们讲的普通商人的故事吧:有一年冬天,一个叫巴伦支的商人和他的17名助手困在某地,他们在那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搜寻所有的木柴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在风雪交加的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目的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用,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

下了船,雷奥妮女士一直陪同我们到了培训地德国科隆,我们这才知道,她是这次我们参加的“展会策划与管理”培训班上的授课老师,负责欧洲展会考察和学习。她为我们讲述展会经济,在一节课上,她又深情地为我们这些来自甘肃的学员唱了一首歌:“走过多少年,走过多少代,今天这条路上我们又走来,经过多少风雨,有过多少期待,一代接着一代我们走来……”

我们都笑了,那么熟悉的歌!

雷奥妮女士问:“你们知道这首歌吗?”

我们说,知道。

雷奥妮女士说,这是1992年兰州举办首届丝绸之路节时选用的节歌。我们的公司在全球作展务,为了在培训班上课讲得生动一点,我专门从网上搜索了这首歌并学会了它,我觉得你们现在的兰洽会办得很有特色,但是名称,我还是觉得原来的“中国丝绸之路节”好一些。

她的话,将我们拉回到二十多年前。据说当时“丝路节”因与死路谐音而改称兰洽会,但是无论叫什么名字,兰州的贸易盛会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和不断升华的主题连续举办了二十届。通过“兰洽会”贸易平台,丝绸之路重放光彩,甘肃省引进的资金已经跃升西北五省之首。而中国向西开放,兰州这座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城市,再次成为亚欧大陆桥的陆路中心,九九归一,内陆几乎所有的铁路,都要首当其冲经过这条国际枢纽线,兰州那只两千年前就已抬起的手臂再一次抬高了。随着兰州六条国际航线的开辟,中川机场已经正式成为国际航空口岸,这座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东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不久的将来,肯定和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城市一样步入最富庶的城市,金色的丝带一定会在美丽的丝绸之路上飘起来。

这是丝绸之路希望的梦、甘肃美好的梦!

新闻推荐

东南亚优质水果水产品首次通过航空输入甘肃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凌12月24日,分别由曼谷、河内飞往兰州的国际货运包机,顺利抵达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机上搭载的小菠萝、冻...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