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笔记(中)
□马步升
我需要知道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缺钱花。
给我确定的重点帮扶对象有两家,我的任务是,三年之内必须帮助他们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下乡扶贫是有上面规定的“动作要领”的,必须严格执行。第一步是入户调查,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
我先去了老周家。老周今年60岁,老伴53岁,一个儿子和新婚的儿媳,都在兰州打工,搞装修,月工资大约2500元左右。兰州市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我有一些了解,两个人5000元的月收入,是可以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的。平时在家生活的只有老周夫妇。他们的承包地共有12亩,2亩平地,种植小麦,10亩坡地,种植五谷杂粮和经济作物。积存的口粮几年也吃不完。他家有2栋7间房屋,1栋5间房屋修建于5年前,耗资七万余元,老两口住在厢房,其余房间分别为客厅、伙房、库房,还有一些临时建筑,比如车棚、柴房等,加起来大约有二百多平方米。1栋2间房屋修建于去年,是儿子儿媳的婚房,耗资二万余元,小两口过年回来住几天,平时闲置。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有农用车、摩托车各一辆。
看起来和听起来,日子似乎不算贫困。老周也许也觉得了什么,急忙声明,修造这些房屋时借了一些钱,还没有还完,儿子儿媳打算在兰州落户,没钱买房子。我笑说,儿子儿媳大概还要买车吧,我说兰州的城市居民大多都是按揭买房的。老周是木匠,远近闻名,木匠在山区很吃香,造房造家具,修修补补,谁家都离不开。当地农村修造房屋很讲究,雕梁画栋,工艺复杂,木匠的工钱很高。老周是这方面的高手。可他说,他的腰间椎盘突出,干不了重活了,只能带徒弟,在现场指挥徒弟干活。我说,带徒弟和指挥徒弟干活有报酬么,他说,那当然有了。我没问是多少,行情我已经掌握了,最少也是一个小工日工资的两倍。小工的日工资为120元。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扶贫。
我的另一个扶贫对象为小刘,37岁,5口人,夫妇俩,3个孩子,老大老二是儿子,在镇初中读书,学习成绩不错,小刘有些兴奋地带我参观贴在墙上的各种奖状。女儿在本村小学读书,走读,在家食宿。小刘很有见识,小两口曾在上海打工7年,深得老板信任,算是立足下来了。可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回家的理由是照顾老家代价太大。每年他们至少要回两趟家,一趟是春节,全家团圆,这没说的;另一趟是收割小麦。小刘家只有4亩承包地,媳妇嫁过来前,新一轮土地承包已经结束,媳妇没有土地,儿女自然也没有土地。我说收成最好的年份,小麦亩产有多少,他说山坡地,撑死也就300斤,我说你和媳妇回一趟家,路途花销大概有多少,他说那就没数了,车费不用说了,总得给亲戚朋友带一点礼物吧,你知道的,现在除了粮食不值钱,再哪有便宜的东西。我笑说,你每年收获的这千把斤小麦可是值了大钱了啊。他苦笑笑,说这笔账我也是算得出来了,可是人得有根啊,我把全家都带走,在外面生存下去估计问题不大,可是,将来呢,不是谁唱的吗:有一天,当我老无所依……
我笑说,你想的可真长远,那么,现在呢?
小刘说,他打算养牛。3年前,他2000元买回一头小乳牛,这头牛真争气,每年生一头小牛,去年他卖了小乳牛生的头胎小犍牛,获利4500元。他决定扩大养牛规模,达到20头。因此需要贷款7万元,用于扩建牛棚和买种牛。我说,牛饲料怎么解决,他指着屋后的山坡说,我住在村边,荒地多,可以给牛割野草吃,我说这么多牛,需要的草料可不是小数目,他说夏秋季牛吃青草,冬季吃干草。他要饲养的不是肉牛,而是耕牛。我想现在农机那么多,耕牛会有那么大的需要量么,小刘说,在我们山区,农家养耕牛是最划算的,积肥,耕地,从农田来回运送东西,用起来很顺手,所以销路不成问题。他打算每年卖出10头牛,每头牛价钱大概5000元左右,扣除饲养成本2000元左右,收益还是可以的。
小刘正在读有关养牛的书籍资料。
小刘对即将付诸行动的养牛事业信心满满。
小刘希望自己的3个孩子都能有出息。有出息的标志是离开农村,变成城里人,而他已经做了7年上海人,现在又重新做起农村人了。
小刘说,等3个孩子都在城市定居后,他给他们留守老家的根。
新闻推荐
诵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七里河区举行《陇原红故事(第一辑)》诵读活动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忠德特约记者姜尧)12月20日下午,“诵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陇原红故事(第一辑)》诵读...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