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执行难”与“执行不能”请听法官这样说 市中级人民法院解读“执行难”

兰州日报 2018-12-12 04:18 大字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烁)法院生效裁判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必须得到执行。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时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全国法院向执行难全面宣战。两年多来,全国各级法院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大力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但在部分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穷尽执行措施依然无法获得任何财产线索,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使案件无法执行到位,这类案件有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叫“执行不能”,并不能纳入“执行难”的范畴,那么这些案件是如何产生的?应该怎样解决?12月11日,记者来到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执行难”、“执行不能”等相关内容采访了该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冯世谦。

“执行难”不是“执行不能”

冯世谦介绍,“执行难”是指判决、裁定、仲裁裁决、调解书等执行依据生效后,被执行人本身具有履行还款义务的能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执行的情形。原因包括,被执行人故意转移、隐匿财产,导致法院查控困难;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难以找到;有关部门不配合,导致执行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等情形。

“执行不能”是指在案件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客观上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经执行法院穷尽手段仍不能执行的案件。

通俗的说,两种案件的本质区别在于,“执行难”有财产可供执行,但一时无法执行到位;“执行不能”是由于客观原因案件根本无法按照执行依据执行到位。

法院执行是一种事后的法律救济措施,案件能否执行到位一方面取决于法院的执行力度、执行措施;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和经济状况。

法院执行的案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第二类是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经执行法院穷尽执行手段仍不能执行的案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执行不能”案件。

据介绍,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针对的是第一类执行案件,指的是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而不能得到及时全部执行的情况,主要解决的是被执行人规避或抗拒执行、有关人员或部门干预执行以及法院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问题;第二类“执行不能”案件不应纳入“执行难”的范畴,此类案件虽然从形式上表现为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未能最终实现,但本质上属于申请执行人应当自行承担的商业风险、交易风险和法律风险。

“执行不能”案件咋处理

冯世谦介绍,目前“执行不能”案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处理方式:一是终结执行。法律规定,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被执行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的;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歇业、终止后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也没有能够依法追加变更执行主体的。二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法律规定,在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并且已经履行完法律规定的程序,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之后的5年内,执行法院每6个月都会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执行法院将依职权主动恢复执行。案件的申请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随时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并且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三是司法救助。在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者穷尽所有执行措施后,发现被执行人确实没有执行能力,而申请执行人经济条件极其困难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国家根据相关规定对其给予一定经济救助以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

防犯“执行不能”的正确做法

针对防犯“执行不能”,冯世谦说,首先是诉前、诉中及时申请法院对另一方当事人的明确财产进行保全,可以大大降低可能存在的执行不能风险。其次是提供法院无法查控到的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如银行账号、有价证券、房产信息、外币账户等。再次,是提供被执行人下落,法院将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未向法院申报财产状况的被执行人采取罚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

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当事人也应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在法律行为成立前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通过担保、抵押等方式降低风险,减少执行不能出现的可能性。

执行是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的最后一步,关系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那就不仅要判得公道,也要执行到位。但是胜诉判决能不能执行,变成真金白银,还受制于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法院的执行工作并非“万能”,我们需要对执行法官多一份理解和信任,共同营造理解执行、尊重执行、配合执行的良好社会环境。

新闻推荐

兰州市税务局首起行政诉讼及赔偿案胜诉

本报兰州讯2018年9月5日,兰州铁路运输法院作出《行政判决书》及《行政赔偿判决书》,驳回原告兰州XXX维修经营部诉讼兰州市...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