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环节提升稳评质效 全市群体性事件逐年下降

兰州日报 2018-11-15 03:44 大字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烁)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顺利实施,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细化、扎实的开展密不可分。同时,该工程的顺利修建也是兰州市近年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11月13日,记者从兰州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兰州市全面推进“两个全覆盖”,通过“五个环节”的强化,为着力提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质效”,注入磐石之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了解,2012年至今,全市评估重大事项2214件。今年1至10月,评估重大事项409件,重大决策42件,其中重大项目341件,重大活动26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源头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日益明显,全市群体性事件发生起数连续多年下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刚性约束未评估不决策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在全市建立和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稳评备案等八项制度,印发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操作指南》,将稳评纳入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审批的前置程序,强化刚性约束,做到了未经风险评估的事项不上会、不研究、不决策、不实施,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责任细化专家库“坐诊”

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分别成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由行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形成了维稳部门协调指导、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属地政府配合督促、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抽调各类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社会人士组建“专家库”,“一般评估”程序评估的事项,科学选取“专家库”专家召开评审会多方“问诊”。积极开展稳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稳评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动态监管科学确定风险等级自主研发启用了“兰州市三维数字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将“评估程序”嵌入操作流程,科学设置了计算方法和参数配置,由信息系统自动确定事项风险等级,自动生成表格文件,深化“最多跑一次”要求,实现了网上申请、网上流转审批、网上监管指导、网上报备。

规范评估成立行业协会

按照“积极培育,逐步规范”的原则加强对第三方评估市场的监管,对全市开展稳评业务的35家第三方机构登记备案,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积极指导成立兰州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行业协会,目前,协会已发挥初步成效。责任追究风险评估纳入考核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兰州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各区、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细则,各级分别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活动,重点督办、跟踪问效,推动全市稳评工作深入开展。

◆典型事例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顺利实施

稳评“功不可没”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实施,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深远,涉及多个利益群体,是兰州经济活动中的重大事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需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这一点至关重要。评估过程中广泛听取意见,全面分析论证,科学客观评估,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宣传引导,降低风险隐患,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同时把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实现决策的依法性、科学性以及民主性,达到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全方位稳定发展。针对此次风险评估工作,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成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公司领导直接管理,各相关处室负责协调配合,委托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承担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接受委托后,成立专题项目组,制定评估方案。经过收集资料、现场走访、组织问卷调查、专家座谈、定量定性分析等调研环节,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文件、法规、制度的要求,编制完成《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报告》。据了解,调查人员向拟建线路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沿线居民区群众及街道社区居委会、学校、医院、研究院、社会组织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介绍了工程情况,并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发放《兰州地铁一号线公众意见征询表》2396份,回收有效调查表2365份,回收率为98.7%,其中团体调查表发放33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319份,回收率96.7%。对群众反映的拆迁安置、环保、交通等问题,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及时协调化解,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28万多平方米的拆迁安置任务,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取得了较好成效。完善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是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闻推荐

国际会展中心即将开建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建平)11月13日,记者从兰州新区管委会获悉,新区正在积极筹备建设兰州新区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目...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