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垄断实现大型医疗器械国产化 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本月开工

兰州日报 2018-11-15 03:44 大字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建平)11月12日,记者从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中科院近物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11月将在兰州新区开工建设。

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位于新区中川园区纬八路以北、经十四路以东区域,规划用地面积300亩,项目分4期建设,总投资8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1亿元。项目将研究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努力培育集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把企业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高端医疗装备、大科学工程非标产品制造和服务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据介绍,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总体设计将整个厂区分为生产制造区、办公科研区和生活区。生产厂房采用联合厂房形式,形成封闭式生产和管理格局。在办公科研区建筑物前布置中心广场,采用精致形象的景观,配以草坪、花坛等,充分展示企业形象。

记者从兰州新区规建局了解到,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单位已将修建性详细规划、各单体平面、立面、剖面图提交至兰州市测绘院,委托其进行楼位图测绘,目前图纸已核对完成,工程设计招标已于10月19日进行,预计本月正式开工建设。

据了解,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总周期为12年,计划总投资8亿元,分四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是从2018年开始至2021年3月,启动HIMM(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项目部分制造和超导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时间为3年;二期工程是从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全面启动HIMM项目制造和超导项目,启动部分重型加工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时间为3年;三期工程是从2024年3月至2027年3月全面建成,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时间为3年;四期工程为远期调整期,从2027年3月至2030年3月,主要对项目建设进行补充、完善、挖潜、增效,计划投资1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打造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并形成产业化,打破国外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垄断,实现大型医疗器械国产化。项目的实施对重离子治癌专用装置的规模化生产、促进高技术产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市规模、增加人员就业等诸多方面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闻推荐

第22批中国援马医疗队欢送会在兰举行

本报兰州讯(记者王耀)11月14日上午,第22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欢送会在兰州宁卧庄宾馆举行,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医疗机构的...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