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再是“梦”
董凤鸣住过的老宅,两户共用一个卫生间。如今,住进花园式海景房对于兰州人来说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
住之篇
1990年小,时候家,是一间房木,板床很大大,到能睡下一家四口生,活梦很小小,到一纸挂历寄望美景;2018年老,了呀家,是双城记今,天在兰州和,亲人团聚说笑,明天在海南,和朋友赏花看海。从40年的改革长河中,记者截取了1990年和2018年两个人的两个片段,来看看他们的家有何变化?
1990年一家四口一间房憧憬住进挂历上的房子
在李泰5岁的记忆里,家是这样的:一栋三层高的红砖红瓦单身楼。进了单元门,10米长的门厅两侧停满了邻居们的自行车,要是爸爸回家晚点,就得“见缝插针”找车位了。
穿过门厅,左转,一段长长走廊,即便白天也暗到伸手不见五指,但他已经走得轻车熟路,即便没有光的帮助,他也能轻松数到左手第五间,推门而入,一间15平方米的房子,就是他和爸爸妈妈哥哥的家了。靠门的一边是妈妈的裁缝桌、缝纫机,靠窗的一边是木板搭出的大床、写字台。
“左手这排人家的灶台都在走廊里,一家一个;右手那排人家的灶台在一个公共厨房里,四五家一间;每到午饭晚饭时,就是东西南北风味大比拼,最深刻的嗅觉记忆是南方邻居做的海带排骨汤”,回忆往昔的谈笑间,是人间烟火,也是蜗居心酸。“每层楼的楼梯边,有一个公共水房,长长一排大水池,这头有人倒痰盂,那头有人洗碗盆”。
至于“内急”,得跑步解决,“原本单身楼里每层都有卫生间,但味道之大能传染整个走廊,所以不知何时就关闭停用了。
对于以往,最大的遗憾是,“房子太小,所以哥哥一直留在老家,只有每年假期来和我们团聚”,李泰还记得,当年那个小房子的墙壁上,除了妈妈贴的时装模特海报,就是每年一幅的风景挂历,“看着风景画,假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李泰5岁那年,是1990年,他住在安宁区万里厂家属院;如今,他从国外工作几年又回来,最终安居外地,父母搬进了楼房,原来一家人“挤”过的单身楼已经改建成了几十层的住宅楼。
2018年双城时代候鸟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90年,26岁的董凤鸣嫁到了西固区的504厂,婚房就是单位分的单身楼,一间房,和李泰家几乎一样;四五年后,董凤鸣和家人分到“升级版单身公寓”——两家人一套房,各上各的锁各住各的家,但是共用一个厨房、卫生间,生活上便利了许多;上世纪90年代末,赶上了单位福利分房,“花2万多买了一套7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
2004年,董凤鸣因工作调任西安,从此开始了西安长居、兰州短居的“双城生活”。“在西安的14年,基本都在租房,搬了3次家,直到2015年孩子也到西安工作,我们才在西安买房定居。但孩子以后成家了,我可能会在海南住的更多点。”小时候的李泰在挂历中想象过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已是董凤鸣这样的兰州人的真实生活。
“2011年,和朋友组团去海南澄迈看房,那是我第一次去海南,没想到就成了那个小区第一批业主。”63平方米的一室一厅加上“买一送一”的阳台,“养老安居足够,朋友们也在这买了房,退休后来这一起生活,大家也能互相照应”。“以前每年春节期间能在海南‘过冬\’一两个月,现在退休了,最长的一次住了四五个月。”虽然不常住,但这个海南的家还是让董凤鸣十分珍爱。
不论兰州、西安还是海南,不论75平方米还是63平方米,改革开放40年,一套房子带给人的变化,不仅是舒适的家,更是美好生活带来的满满幸福。晚报记者赵文瑞文/图
新闻推荐
凝结合力再发聚力齐心协力 七里河区税务局整装出发为税收事业齐奋进
近期,七里河区税务局对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安排,提出了“12345”工作机制,以“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的执行机制为统领,贯...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