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 从生存空间到生活空间

甘肃经济日报 2018-06-22 01:05 大字

(接1版)

王自立说,刚结婚的时候和父母、弟弟们住在一个院子里,后来弟弟们结婚,家里人多,事儿也自然多了,住一个院子不方便,老人在院子中间筑起一堵墙,算是分了家,可厕所还是共用的,上厕所极不方便。即使这样,在村子里还算好的。同龄人当中还有住窑洞的,直接找地势高点儿的地方挖个窑洞,院子用篱笆围起来就算是居家过日子了。

王自立感叹道,等有了自己的孩子,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实在太挤了,只能另选地方修房子。30多年前,修房子依然是土坯房,椽就用的是自己家种的树,不够了问亲戚朋友和邻居家借,即使东拼西凑,修的新房子房顶上的椽依然很稀,墙全是用土坯砌起来的。天晴到处是土,下雨了到处是泥,衣服没穿干净过。

为了供三个孩子上学,王自立老人在分家时修的土坯房里一住就是40年。

村子里几年前就开始统一选址,按照统一规格修建了新农村。房子修建得整洁美观,他和老伴也有了单独而宽敞的新房。后来,为了孙子上学,家里又花了40多万在县城买了大房子。

老人感叹道,孩子们遇上了好年代,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现在他坐享儿子的清福就行了。

大杂院里的记忆

今年春节期间,李霞和曾经生活在大杂院里的23个姐妹们搞了一场聚会,回忆她们一起在院子里度过的美好而快乐的童年。说起小时候的经历,她开心得像个孩子。

李霞的父母都是兰州市阿干镇煤矿的职工,当时住在大杂院的邻居们大多都是父母的同事,住平房的时候大家关系都特别亲近。小伙伴们约在一起写作业、吃饭,一起玩的大多是住在附近平房的年龄相当的孩子,孩子们去谁家都来去自由,谁家都没有锁门的习惯。饭做好了,大家都喜欢端到院子里交换着吃,分享自己家的饭菜。

后来父亲单位分了四层的楼房,当时这是比较上档次的房子了,但是没有上水、下水、暖气、厕所。楼上的住户要在院子的水房里一起挑水,要把脏水从楼上挑下来倒在规定的地方,冬天还要搬运煤炭烧炉子取暖,厕所也是院子里所有人共用的。李霞对早上起来排队上厕所的场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再后来,父亲单位又建了新楼,当时觉得住着特别方便,每一层有公用水房和男、女厕所。这样就不用下楼挑水、不用下楼上厕所了,大家做饭还是在楼道里做。邻居们做饭时间就是聊天沟通的时间,一时间楼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饭菜的香味。“现在回想起来,那一间为全家人遮风挡雨的陋室,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享受清苦而幸福的生活。”李霞动情地说。

21岁那年,李霞结婚了,从阿干镇搬到她的婚房,是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住上相对高档又有独立空间的家,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2004年,为了让儿子上学方便,李霞和老公在兰州市城关区定西路买了学区房,当时80平方米的房子花了不到20万。现在儿子大学毕业了,在上海工作了,能在上海买房又成了李霞一家人奋斗的新目标。

90后的选择

王鹏,是出生于甘肃白银的90后,大学毕业后在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国企供职。从签了工作开始,买房子的事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家里老人也为他准备了买房子的首付款,他最近一直在看房子、选房子。

一年来,王鹏托人介绍、自己找中介,看了龚家湾、安宁、定西路、正宁路的好多房子。但功能齐全、环境好、物业好的房子价格都不低,如果是学区房就更不用说了。

本想一次到位购买房子,后来王鹏发现自己的附加条件越来越多了。小区环境、购物、入学、价格、就医、大小、有无产权、户型设计、功能是否齐全、住得是否舒适等等,都是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要一步到位难度还是很大。

在熟人介绍下,王鹏看了正宁路40多平方米砖混结构的老房子。他打听了一下房子片区对应的小学,觉得还可以,只能先考虑买个小房子,等以后有钱了再买大房子,结婚后有了小孩入学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别的条件都要让道入学环境。

虽然买房的压力大,但是现在可供选择的余地多。家住七里河小西湖的张女士,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但是她对小区对口小学不太满意,从去年开始就打算在城关区购买学区房。

谈及买房子她深有感触。她说,看了片区范围内那么多房子还是觉得不合适,最后迫于孩子入学报名时间越来越近,只好花50多万买下了40多平方方米的电梯房,虽然没有在自己家的大房子住着方便、舒服,但是好在和学校就隔了一条马路,孩子上学方便多了!

从无房到有房

对于从农村转战城市的人们来说,购买房屋是刚性需求。

2003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院的王先生,毕业后和一家国企签了约。当时,在建筑行业从业的他工资还不到1000元,兰州市房价还在每平方米2000多元,兰州市五泉山附近的30多平方米的房子也就12万左右。但是12万对没有积蓄的他来说实在太高了!

眼看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因为刚毕业也没有购房的经济实力,加之家里条件差,拿不出钱来买房,家里的老人也只能跟着王先生干着急。就这样,一拖再拖,房价也逐年水涨船高。

2005年,24岁的王先生申请单位提供一间单身宿舍。结婚后,小两口住在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里,两年后儿子出生,老人要来兰州帮忙带孩子,一家老小就过上了四处租房住的日子。

孩子吃奶粉、老人看病吃药,本来就紧张的家庭经济还得承受连年涨价的房租,2007年,40平方米的房子租金每月300元,到2012年房子租金涨到1200元每月,五年间租金翻了四番。孩子在哺乳期就租离媳妇单位近的房子,孩子上幼儿园就租离幼儿园较近的房子,孩子上小学就租离小学近的房子,毕业12年来,他们换租了五次房子。

生活并没有磨灭王先生的斗志。他吃苦耐劳、勤于钻研业务,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工资水平也逐年上涨,2015年年底,他终于买上了自己满意的房子,多年的奋斗得到了回报。房款月供在家庭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生活质量也没有降低,跟同龄人相比,孩子也长大了、房子也有了。他告诉记者:“只有努力了,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从有房到优房

改革开放40年,“住”的方面,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可喜的变化。

权威数据表明,1986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6平方米建筑面积,有近50%的城镇居民家庭缺房或无房。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通过向私人出售公有住房和启动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不断建立和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到2004年,这个数字增加到21平方米。2007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7平方米。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用于住宅的投入也越来越多。

从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来看,房屋建筑面积成倍增长,2005年,甘肃省房屋建筑面积完成3008.48万平方米,2016年完成10422.41万平方米。其中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679.49万平方米,同比增速达到17.04%。

老百姓住房的变化,得益于40年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0年来,城市住房从大量的50平方米普通住宅到现在各类住宅,房屋结构从多层砖混体系到高层剪力墙体系……人们居住的环境更加舒适、漂亮,住得更加舒适、顺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许多高档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已经形成了包括房屋及相关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小区保安、环境保护、绿化养护、居民生活服务等众多服务内容在内的综合配套服务。小区门口有了保安,谁家的灯坏了、下水道堵了,一个电话打到物业,便会有工作人员上门检修。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开始向居民走近。

近年来,学区房成为一个新名词,新建的小区配套越来越齐全,会所、学校、幼儿园、健身场所成为衡量高档小区的标准。室内的设计也日益人性化:客厅的落地推拉门,将室外小区园林绿化尽收眼底;窗户是塑钢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性能都很好,还漂亮、节能。

现在,楼房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美,人们的住房实现了从 “有房住”到“优其居”的华丽转变。

新闻推荐

谢震业:成绩很惊喜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精彩

兰州晚报讯跑出9秒97的成绩夺冠后,谢震业在社交媒体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自己也很惊喜,感谢这么多小伙伴送的祝福。我会继续...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