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区多方关注心理矫正 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融入社会

兰州日报 2018-05-24 04:07 大字

【本报讯】近年来,西固区坚持爱民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在社区矫正帮教工作中落实治本安全观,从关注心理矫治、强调法治教育、注重行为引导、因人施矫,形成“日常有人管,就业有人扶,困难有人助,思想有人做”的完善体系,倾心帮教重塑人生希望,着力提高矫正实效,让这些迷途失足的“特殊人群”切实感受到人文司法社区矫正的“温暖阳光”。

帮扶切实解决生活困难

“感谢政府,社区矫正不仅挽救了我一个人,更挽救了我们整个家庭……”近日,社区服刑人员王某在送来“真情帮扶暖人心教化归正知党恩”锦旗的那一刻,拉着西固区司法局工作人员的手,不禁热泪盈眶。

王某,2016年因放火罪被判处缓刑三年。由于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加之妻子系聋哑人且智力低下,7岁的儿子患有小儿脑瘫,家庭条件极其困难。王某的悲惨境况时刻牵动着相关部门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心,在对他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他的“帮教、帮困、帮扶”工作,先后为他的妻子和孩子协调落实了低保,司法、民政等部门和所在街道、社区积极协调,为其发放临时困难救助2000元,并送去过冬的毛毯。春节期间,送去困难慰问金800元,大大缓解了其生活压力。今年3月份,王某的孩子做完双腿矫正手术后,区司法局和区残联主动对接,为孩子送去了一辆儿童轮椅。坐上轮椅的一刻,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用“心”矫正重拾生活信心

“感谢工作人员对我的管理和帮助,这些年我都遵守法律,每天被这么多人关心,心里只有惭愧和感恩。”伊某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众多社区服刑人员的心声。

伊某由于家境不太好,总想一夜暴富的她走上了诈骗之路,并于2013年1月因合同诈骗罪开始社区服刑。走出高墙的她想到自己仍是“戴罪之身”,不免对未来的生活心灰意冷。了解这一情况后,辖区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经常到伊某家里去拉家常,在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的基础上,勉励她自觉服从管教认真改造,鼓励她以乐观的心态克服困难、笑对生活。伊某的儿子因罪入狱,由于家庭拮据、路途遥远,伊某又腿脚不便,去监狱探望一次很不容易。为此,工作人员帮助申请司法局同监狱的远程视频会见,使久别的母子实现了远程会见。春风化雨唤心归,伊某终于重拾生活的信心,并在矫正期满后给司法所送来锦旗,赞扬司法所工作人员“青天有鉴,司法为民”。

在悔悟中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罪犯,却在高墙之外改造,进行着心灵的救赎。针对矫正对象普遍存在情绪低落、自卑感强烈、难以融入社会、对社区矫正有抵触情绪等特点,西固区将“心理对话”理念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成立“打开心墙”心理矫正工作组,邀请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阳光”讲座,让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师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帮教服务。通过帮助梳理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有效疏导矫正对象的负面心理和情绪,以针对性、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帮助矫正对象重塑自我。一次次真情服务、一项项帮教举措,构成了社区矫正的一道美丽风景,为一个个迷途知返的浪子铺就回归之路。在西固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不断洗涤着心灵,在悔悟中重新融入社会,开始踏上新的人生旅途。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烁

新闻推荐

兰州战役纪念馆 对标定位找差距扎扎实实转作风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兰州战役纪念馆了解到,在“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何解...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